首页 > 智能汽车 > 智能汽车
发布日期:2025-03-05 19:23:24

吉利发起智能电动对决,正面冲击比亚迪

智能之争,谁能称霸电动领域?

   当“智驾平权”成为车企竞争的必备条件时,吉利选择了集团协同作战的战略来应对这一挑战。

吉利发起智能电动对决,正面冲击比亚迪

   3月3日,吉利汽车近日宣布,将旗下所有品牌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统一命名为“千里浩瀚”系统。这一决定不仅体现了吉利在智能驾驶技术领域的雄心壮志,也标志着其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统一后的“千里浩瀚”系统有望整合各品牌的优势资源,加速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这对于推动中国汽车行业的智能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吉利发起智能电动对决,正面冲击比亚迪

   然而,与比亚迪全线推出“智驾版”的激进策略不同,吉利选择了通过新品标配和逐步改进旧款车型的方式来推广新技术。虽然这种做法可能没有那么引人注目,但它体现了吉利在追求技术升级的同时,也致力于降低价格门槛,以实现两者的平衡。

吉利发起智能电动对决,正面冲击比亚迪

   去年发布的《台州宣言》所推动的技术整合如今正逐渐显现其新的成效。

吉利发起智能电动对决,正面冲击比亚迪

   智驾对齐,方案统一为“千里浩瀚”

   经过品牌与智能驾驶部门的整合,吉利汽车决定将其旗下所有品牌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统一命名为“千里浩瀚”。该方案共分为五个级别,分别是H1、H3、H5、H7和H9,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相比比亚迪的天神之眼A/B/C方案,吉利选择将其智能驾驶系统划分为五个不同的等级。这一举措展示了吉利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的不同思考路径,或许能够为市场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吉利此举可能旨在通过更细致的分类来更好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可能意味着其在智能驾驶技术上有着更为全面的布局和发展规划。这一做法是否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通过这样的细分,吉利希望能够更加精准地定位不同用户群体对智能驾驶技术的需求,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这不仅体现了吉利对于技术创新的追求,也表明了其在市场战略上的深思熟虑。当然,具体成效如何,还需看吉利后续的技术发展与市场反馈。

   千里浩瀚H1:采用5个毫米波雷达和10个摄像头的传感器配置方案,最低算力要求超过100TOPs,可支持高速NOA和自动泊车APA功能。

   千里浩瀚H3:采用11个视觉传感器和3个雷达的配置方案,能够实现高速NOA、记忆泊车HPA以及城市通勤NOA功能。

   千里浩瀚H5:采用11V3R1L的传感器配置方案(相较 H3 多了一个激光雷达),算力平台上能够跑端到端算法,能够实现城市无图NOA、高速NOA以及记忆泊车HPA。

   千里浩瀚H7:传感器方案和H5基本一致,除了升级为泊车代驾VPD,其它功能基本与 H5 趋同,猜测可能在算力有区分,算法层H7采用的是E2E+MLM(多模态大语言模型)+数字先决网络.

   千里浩瀚H9:面向L3级别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采用了11个摄像头和3个雷达(含激光雷达)的传感器配置。虽然具体的激光雷达信息尚未明确,但根据行业内的主流配置,传感器的冗余设计较为充分。计算平台预计将搭载两块英伟达Thor芯片,并运用VLA车端AI大模型。

   吉利宣布,预计从今年3月份开始,我们将大规模推送车位到车位的领航辅助功能,实现全场景通行,并引入环岛和掉头等新的通行功能。今年内,吉利银河的新车型及改款车型都将配备不同级别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此外,银河将在下半年推出一款搭载H7的新车型。

   目前2025款极氪001和极氪7X采用的是千里浩瀚H7平台,配备单激光雷达和双OrinX芯片,这一配置将在不久的将来支持从停车位到停车位的自动驾驶功能。然而,关于在H7平台之上或之下使用的更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具体方案还没有明确的信息,这将是陈奇及其智能驾驶团队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样的进展表明极氪在自动驾驶技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同时也揭示了他们面临的挑战。从单激光雷达到更高层次的传感器融合,以及如何进一步优化算法以实现更复杂的自动驾驶场景,都是需要克服的技术难题。这不仅考验着技术团队的研发能力,也对企业的战略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能否成功推出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将直接影响极氪在智能汽车领域的竞争力。

   和比亚迪智能化战略不同的是,吉利为智能化加了一层 AI 的外衣,加入了端到端、VLM、世界模型等 AI 技术。

   吉利在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前一日(3月2日)宣布成立一家新公司,该公司的股东之一、千里科技的董事长印奇在会上进行了技术演讲。

   千里科技给吉利赋能的是通用大模型的能力,其 AI 特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分别是超自然人机交互的诞生,自动驾驶及自动执行全面落地,以及车联网大模型量级升维。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吉利之前的一些举措,比如率先与深识科技完成深度整合,以及与阶梯星辰共同开源了两款阶梯Step系列多模态大模型。通过这些合作,吉利星睿垂直领域的大模型才能拥有更出色的场景理解、决策优化和持续学习能力,其应用目标直指吉利的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技术。

   吉利不仅提供了更多的资源支持,包括升级后的星睿智算中心2.0,还部署了由30颗吉利未来出行星座组成的卫星网络在轨运行。 这一举措展示了吉利在智能科技领域的持续投入与创新,通过建立强大的计算中心和卫星网络,吉利正在构建一个全面的智能出行生态系统。此举不仅提升了其自身的竞争力,也为整个汽车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预示着未来的出行方式或将发生深刻变革。

    帮大家数过0了,算力是 23.5 EFLOPS

   星睿智算中心2.0的综合算力可达23.5EFLOPS,在数据层面上,它是中国汽车制造商中算力最强的一家。

   作为参考,华为智能驾驶的云端算力目前为7.5EFLOPS;小鹏汽车计划到2025年其云端算力将达到10EFLOPS;理想汽车在2024年12月底的云端算力为8.1EFLOPS;小米汽车截至2月27日已具备11.45EFLOPS的云端总算力。

   各家汽车制造商在计算算力时方法不尽相同,算力储备只是一个参考指标。除了算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高效地利用这些算力。

   极氪的浩瀚系统已成为吉利集团智能驾驶技术的核心支柱。一个可以佐证的细节是,极氪副总裁兼智能驾驶负责人陈奇在此次发布会上以“吉利控股集团首席智驾科学家”的身份亮相。

   一位业内人士向笔者表示,这其实是吉利集团进行智能化技术整合权衡的结果——一方面,吉利集团之前赛马,各立山头,在台州宣言之下,需要进行全方位整合,统一智驾方案和技术路线;二是基于现实来看,极氪的浩瀚系统是吉利体系内具备明显自研成效且进展较快。

   面对比亚迪的攻势,吉利如何应对?

   吉利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采取了一条独特的路径,主要聚焦于核心技术的研发与突破,而非像比亚迪那样迅速地将其智驾方案应用到各个车型上。比亚迪通过其主品牌王朝网(秦汉唐宋元)以及海洋网(海鸥海豚海狮海豹)中的所有在售车型,实现了智能化升级,推出了所谓的“智驾版”。相比之下,吉利更注重于基础技术和平台的构建,确保每一步都稳扎稳打,避免了因快速普及而导致的技术不稳定或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 这种差异化的策略反映了两家公司在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上的不同考量。吉利的选择可能意味着他们更加重视长期的技术积累和稳健的发展步伐,而比亚迪则更倾向于通过快速的产品迭代来抢占市场份额。两种策略各有利弊,最终效果如何还需时间检验。但从目前来看,吉利的战略似乎为他们在未来智能驾驶领域的竞争中赢得了一定的优势。

   虽然动作看起来稍显缓慢,但可以看到,吉利在看到智驾对产品带来的附加值之余,也能够较为清晰地看到其产品的上市节奏,没有盲目跟风进行全系改款。

   智驾上车,背后需要产品节奏和研发节奏协同。

   虎嗅汽车向吉利方面求证得知,吉利汽车计划先让新款车型配备先进的智能驾驶系统,而旧款车型则暂时不会搭载千里浩瀚智驾技术。预计这些旧款车型将在下半年进行改款,以适应智能驾驶的需求,并对硬件进行相应的升级。 这样的策略显示了吉利汽车对于智能驾驶技术的重视,并且愿意为新车型提供最新的技术支持。然而,这也意味着现有的车主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享受到最新技术带来的便利。这一做法既体现了公司对未来趋势的把握,也反映了其在技术更新上的谨慎态度。

   从全新上市的吉利银河 E8 以及刚刚亮相的星耀 8 可以看到,两款车型都配备激光雷达,且吉利汽车官方宣布两款新车将标配千里浩瀚 H1 方案,即高速 NOA 以及记忆泊车功能。

   笔者认为,吉利银河车型并未一次性“脱胎换骨”,这背后可能有几方面的考量。首先,汽车行业技术更新迭代速度快,一次性进行全面升级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还可能面临技术不成熟的风险。其次,消费者对新技术接受程度不同,逐步引入新功能可以让市场有一个适应过程,有助于减少市场风险。最后,企业需要平衡新产品与现有产品线之间的关系,避免造成内部竞争,确保各款车型在市场上都能找到合适的定位。 这样的策略调整显示出吉利汽车在战略上的审慎态度,既体现了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洞察,也展示了其在技术革新与市场稳定之间寻求平衡的能力。

   吉利集团的智能驾驶部门进行了全面整合,极氪研发团队除了要推进高级别自动驾驶方案外,还需同时负责低级别方案的研发工作,这使得资源调配需要一段时间来完善。

   鉴于吉利汽车在今年三月之前已对部分车型进行了改款更新,现在若迅速对全系产品进行改款,可能会让人感觉是在“自我打脸”,这在策略上并不显得明智。 这种做法可能不仅会分散消费者的注意力,还可能导致品牌形象上的混淆。毕竟消费者需要时间去消化和接受新推出的车型,频繁的改款可能会让市场感到困惑,甚至影响到消费者对于品牌长期规划的信心。因此,吉利或许可以考虑更加谨慎地规划其产品更新节奏,以更好地维护品牌形象和市场定位。

   再者,在推出新款智驾车型的间隙,吉利银河也有充足的时间来清理部分旧款车型的库存。

   当然,面对比亚迪的竞争压力,吉利在确定了技术策略的同时,也在产品方面进行了一些调整。

   实际上,“降价”促销的产品多数计划在2024年上市。而2025年的最新款车型虽然也推出了一些优惠政策,但并未在价格上做出明显调整。 这种做法表明厂家希望通过早期的优惠政策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并在市场中建立一定的价格预期。然而,真正的降价措施并没有体现在2025年的最新款车上,这可能会影响部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这种策略或许能短期内提升销量,但从长期来看,如何维持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和忠诚度才是关键。

   吉利银河全系列车型在3月份均推出了限时先享指导价活动,部分车型的价格相比官方售价降低了1000至6000元不等。根据官方的说法,吉利银河采取这一举措旨在助力实现“百万销量”的目标。

   比亚迪在更新了“智驾版”车型后,其经销商正进行大规模的库存清理活动。目前,部分产品的售价比官方指导价低了7000至20000元不等。这一现象表明,新车型的推出可能对现有库存产生了压力,促使经销商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以加速库存周转。这不仅反映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体现了消费者对于新技术和新配置的接受度对销售策略的影响。因此,比亚迪此次的库存调整策略或将对其未来的市场表现产生重要影响。

   汽车市场的价格战的火焰越烧越旺。车企为了守住市场份额,降价依旧是简单又直接的手段。

   无论是吉利,尽管仍然是比亚迪在推动,车企们纷纷倡导“智驾平权”,这实际上透露出一个市场信号:在未来竞争中,拥有智能驾驶技术未必能确保车辆热销,但缺乏智能驾驶功能的汽车则必定难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这种趋势表明,消费者对于智能驾驶技术的需求正在逐渐增强,智能驾驶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功能,而是决定未来汽车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也意味着车企必须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积极研发和整合智能驾驶技术,以满足市场的期待和需求。否则,可能会在未来的汽车市场中失去竞争优势。

   吉利真正的智驾变革,才刚刚开始

   吉利汽车的整合还在继续。吉利汽车集团 CEO 淦家阅宣布,翼真汽车并入吉利银河,成为吉利银河的高端 MPV 系列,吉利银河系列升级为“吉利银河品牌”,成为和极氪科技集团(由极氪和领克合并)并列的另一支线,这也是《台州宣言》战略指引的结果。

   吉利银河品牌的产品矩阵进一步丰富,包括了精品GEOME系列、主流精品车系列以及高端MPV系列,覆盖了轿车、SUV、MPV、硬派越野等多款新能源车型。这一布局不仅显示了吉利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雄心壮志,也表明其正在加速推进多元化产品战略,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通过不断完善产品线,吉利有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并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从产品层面来看,吉利汽车与极氪科技集团保持着各自独立发展的态势,但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双方却展现出了高度的合作与协同。集团层面通过整合内部资源,有效避免了重复研究,提高了研发效率。 这样的布局既体现了企业战略上的灵活性,也展示了其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决心。通过这种方式,吉利能够更好地集中优势资源,在智能驾驶领域取得突破,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产品选择。

   吉利在智能化道路上的步伐日渐稳健,但其智能驾驶系统的全面改革似乎尚未彻底落地。 这种渐进式的转变显示了吉利在适应新技术方面的决心与努力。然而,这也意味着公司在实现完全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还有不少工作要做。智能驾驶技术的复杂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因此任何变革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和严格测试,以确保最终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可靠且高效的解决方案。吉利还需继续加强研发力度,加速推进这一进程,以便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一方面,千里智驾系统的大部分高级方案尚未推出,因此需要尽快补充H5以下的中低阶方案并应用到车型上。尽管极氪公司在去年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后迅速提升了其智能驾驶能力,但其在端到端技术方面与行业领先者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 以上内容为2025年03月的原创改写,确保了新闻的核心信息和主体内容未发生改变。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陈奇所领导的智能驾驶团队需要开发出具有足够竞争力的高级别自动驾驶方案(L3及以上),以证明其研发能力和技术路线的正确性。这将直接决定吉利集团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最高技术水平和未来发展方向。

   由于路线偏差,极氪在智能驾驶方面已经耽误了一些时间,要承担整个集团的智能驾驶研发重任,它还需尽量减少错误甚至避免错误。毕竟,市场竞争的窗口期正在逐渐缩小。

智能汽车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百度权重≥3友情链接交换
数界探索  |  科技快讯中文网  |  经济脉动  |  财智慧  |  慧算财经  |  财经探秘  |  财经日报  |  今日财经  |  财经风向标
Copyright © 2025 智慧科技官网 网暻网络
备案号:陇ICP备16003923号-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