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共驾时代来临,平安产险携手中汽中心、问界首创事故责任新范式
7月3日消息,据金融时报报道,近日,平安产险联合中汽中心与问界推出组合辅助驾驶事故责任判定一体化解决方案,标志着“人机共驾”时代事故责任判定解决方案的诞生。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辅助系统,这也对传统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此次平安产险与中汽中心、问界共同推出的事故责任判定方案,正是针对这一趋势所作出的重要探索。该方案不仅有助于提升事故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也为未来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提供了制度保障。在“人机共驾”逐渐成为常态的背景下,这样的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前瞻性。
从报道获悉,三方共同构建了“数据存证—智能判责—司法鉴定”标准化判定流程,该流程的核心目标在于消除责任认定不清的障碍,显著提升保险理赔服务效率与客户体验。这一流程的推出,体现了科技在保险行业中的深度应用,有助于推动行业向更加高效、透明的方向发展。通过数据化手段优化传统理赔环节,不仅提升了处理速度,也增强了客户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据平安产险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该创新项目推动落地过程中,平安产险基于对辅助驾驶功能风险的深入研究和保险理赔数据的分析,设计并推出了覆盖全场景的辅助驾驶风险保障方案,并促成与中汽中心(提供权威技术鉴定与数据存证支持)及问界(提供核心车辆运行数据底座)合作,确保了智能判责结果能够无缝对接保险赔付标准,使责任判定结果真正落地为高效、透明的理赔服务。
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张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责任划分的角度来看,在L2级及以下自动驾驶级别中,驾驶员始终是责任主体,必须持续监控系统运行情况。如果事故发生是因为驾驶员未能及时接管车辆,那么驾驶员将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而一旦车企将驾驶自动化等级明确划分为L3或L4级,就意味着车辆具备了有条件或高度的自动驾驶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责任主体将发生转变,车企将承担主要责任。 我认为,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责任归属问题愈发复杂。当前法律体系仍以驾驶员为主责,但未来随着技术成熟和法规完善,责任划分将更倾向于技术提供方。这不仅需要法律层面的调整,也对车企的技术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保障安全与推动技术进步之间找到平衡,将是行业和监管层需要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不过,张琦还指出,当驾驶员未对系统提出的接管请求作出响应时,同样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种责任划分的复杂性,使得保险理赔责任变得更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