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汽车 > 智能汽车
发布日期:2025-04-07 20:51:19

国内高速公路相继禁止或限制使用智能驾驶提醒功能,引发关注

高速公路智能驾驶提醒功能禁令:安全隐患引发热议

   近日,小米SU7在高速行驶中发生爆燃事件,这一突发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也对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智能驾驶作为一项前沿科技,本应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安全、便捷的选择,但此次事故无疑敲响了警钟。尽管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任何新技术的应用都伴随着潜在风险。这次事件提醒我们,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安全性始终是不可忽视的核心要素。企业需要更加严谨地对待产品测试与质量把控,确保每一项技术都能经受住实际使用中的各种考验。 同时,公众对于智能驾驶的信任建立并非一朝一夕,这需要行业共同努力,通过不断优化技术和提升服务来逐步消除疑虑。希望相关企业和监管部门能够以此为契机,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智能驾驶行业的健康发展。

国内高速公路相继禁止或限制使用智能驾驶提醒功能,引发关注

   近期有众多网友在网上分享,在清明期间高速公路出行时,注意到一些警示标语,例如“自动驾驶不是全能助手,安全驾驶需依靠自己”、“道路情况多变,请勿过度依赖智能辅助驾驶”等提示语。

国内高速公路相继禁止或限制使用智能驾驶提醒功能,引发关注

   之前,国家应急管理部就3月29日小米SU7重大事故发文称,依据我国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标,自动驾驶技术根据自动化程度的不同,被分为L0到L5六个级别。其中,L0级、L1级、L2级都只能称为辅助驾驶系统。目前,市售车辆提供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最多也只属于L2级。

   发文指出,随着智能辅助驾驶功能逐渐成为众多新能源汽车的“标准配置”,不少驾驶员对其产生了较强的依赖心理,甚至误认为这是“完全自动驾驶”。由此,部分司机出现了双手脱离方向盘、注意力分散甚至打瞌睡等危险举动,给行车安全带来了潜在风险。

   发文强调,车企在推广过程中需杜绝误导行为,进一步落实“强提醒、严监管”的机制,同时提醒驾驶员务必清楚认识到:智能驾驶只是辅助功能,实际路况复杂多变,系统难以完全取代人工决策。

   行业在发展,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我们更应保持一份敬畏之心。车企需增强安全底线意识,而驾驶员同样要牢牢掌控方向盘。

   截至目前,国内市场上仍未有真正意义上的L3级自动驾驶量产车型问世。按照现行法律法规,一旦智能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责任通常会归于驾驶员个人,而非汽车制造商。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种责任划分常引发争议,成为智能汽车行业发展中的一大难题。 在我看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进步,现有的法律框架显得有些滞后。一方面,驾驶员在使用智能驾驶功能时往往对系统的依赖程度较高,容易忽视自身的责任;另一方面,车企作为技术提供方,也应对其产品的安全性负有一定的保障义务。因此,如何平衡双方的责任,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制定更为清晰和合理的法规。同时,提升公众对自动驾驶技术的认知水平同样重要,只有当技术与法律同步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智能汽车产业的健康前行。

智能汽车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百度权重≥3友情链接交换
数界探索  |  科技快讯中文网  |  经济脉动  |  科技先锋  |  财智慧  |  慧算财经  |  财经探秘  |  财经日报  |  今日财经  |  财经风向标
Copyright © 2025 智慧科技官网 网暻网络
备案号:陇ICP备16003923号-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