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汽车 > 智能汽车
发布日期:2025-04-05 14:52:05

小米SU7爆燃事故引发安全警示:小白司机开启智能驾驶需谨慎

小米SU7智能驾驶警示:安全第一,小心驶入隐患!

   4月5日消息,日前有博主发布视频表示,小米针对SU7高速爆燃事故的公告发布后,他认为在全面信任智能驾驶技术之前,或许更应该专注于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

小米SU7爆燃事故引发安全警示:小白司机开启智能驾驶需谨慎

   “小米汽车今日发布的公告引发了不少关注,我的看法是……在真正信赖智驾技术之前,或许我们更应该先提升自身的应对能力。目前来看,智能驾驶技术与普通消费者之间依然存在一定的距离。试想一下,屏幕前有多少人曾在紧急情况下果断踩下制动踏板?”

   驾校如果能教这一招就好了,真的觉得特别遗憾,一旦掌握这个紧急制动技巧,将会极大提升我们的生命安全保障。

   你只需踩下刹车1秒钟,车辆的碰撞时速就能从90公里降至60公里,这一秒的意义何在?市面上在售的车型在安全测试中,碰撞时速通常设定在60公里左右,测试结果大多十分优异,发生严重事故的概率较低。然而,如果没有这短短一秒的刹车干预,碰撞时速超过90公里,原本的小事故很可能演变成一场灾难。

   当越来越多的智驾事故出现,有一些声音表示:用户“应该降低智驾预期”、谨慎使用智驾功能。而实际上,用户对智驾的阈值是被车企喊上去的。

   发布会上,车企高管们甩金句、亮数据,强调“智驾1000公里以上0接管”“AEB功能在100km/h下稳定刹停”“覆盖包括潮汐车道、路口环岛等357类复杂场景,匝道通过率高达99%”“仿生大脑架构,通过专家经验引导AI模型动态优化,决策响应速度提升至0.1秒,接近人类驾驶思维”。线下销售人员卖力兜售,都让智驾在用户心中无限接近于安全驾驶。

   更多车企营销中“顶配演示”,但实际上“低配交付”,不少车企将基础L2级功能包装为“高阶智驾”,给消费者带来误导。

   在当前技术迭代快、成本压力大的竞争环境里,无论哪一家车企采用任何技术路径,当前智驾功能仍属L2-L3级辅助驾驶,无法达到真正的自动驾驶水平,因此车企需要明确技术边界。

   智驾靠不靠谱,车企得把好第一关。

   除了技术上的不断进步,智能汽车行业还需朝着更安全、更负责任的方向努力。当前,许多车企在营销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但随着智能化功能的普及,后续的服务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用户提车后,提供必要的智驾教育和培训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帮助车主更好地掌握车辆的功能,还能有效减少因操作不熟练而导致的潜在事故风险。在我看来,这种服务不仅是对消费者负责的表现,也是企业树立品牌信誉的重要途径。未来,那些能够提供完善售后服务的企业,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同时,这也提醒我们,智能化出行时代,人与技术的和谐共处才是真正的发展方向。

   由于技术的领先性与法律法规的滞后性、个人行为与系统稳定性的矛盾,这一争议在短时间内恐怕难以得出明确结论。但从实际执行的角度来看,现有法律及保险机制往往要求驾驶员对事故承担全部或主要责任,因此驾驶员必须具备强烈的安全驾驶意识。

   智驾,原本的初衷是希望车企与用户能够实现互利共赢,然而,一旦有一方进行夸大宣传,而另一方又盲目迷信,那么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演变成双方都受损的局面。

智能汽车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百度权重≥3友情链接交换
数界探索  |  科技快讯中文网  |  经济脉动  |  科技先锋  |  财智慧  |  慧算财经  |  财经探秘  |  财经日报  |  今日财经  |  财经风向标
Copyright © 2025 智慧科技官网 网暻网络
备案号:陇ICP备16003923号-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