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冷战升级:美国再次封杀中国顶尖科技企业
财联社3月26日讯(编辑史正丞)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于当地时间周二在联邦公报上发布两份文件,宣布将50多家中国科技企业与机构列入所谓的“实体清单”。
(来源:联邦公报)
“实体清单”由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编制,这是一份限制国际贸易的黑名单。被列入此名单的企业,在采购美国受管制的技术或商品时,必须先取得美商务部的单独许可。这一措施不仅影响了相关企业的正常运营,也进一步加剧了全球供应链的紧张局势。在我看来,这种单边主义的做法不仅损害了国际商业合作的信任基础,还可能对全球经济复苏造成不利影响。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应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分歧,而非采取排他性手段来实现自身目标。
在美国商务部的一份文件中,一批与中国的AI大模型研发、服务器制造及超级计算机领域相关的12家公司被纳入“实体清单”。这些公司涵盖了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宁畅信息产业(Nettrix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中科可控旗下的Suma服务器品牌,以及浪潮信息在内地及其港台地区的多个子公司。
需要指出的是,早在2023年3月,浪潮信息的母公司浪潮集团(Inspur Group)就被列入了“实体清单”。
在另一份文件中,共有42家中国企业、19家巴基斯坦企业,以及来自伊朗、南非、阿联酋等国的多家企业被列入“实体清单”。其中,美国商务部以“助力中国量子技术发展”为由,对赛澔仪器、安徽科华贸易、重庆西南集成电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实施无端制裁。此外,还有数十家中国企业因被美方指控“涉及军事活动”,被列入出口管制关注清单。
根据联邦公报资料,这是自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美国商务部首次对“实体清单”进行调整。在其上一个任期内,美国曾以毫无依据的方式,将数百家中国企业与机构列入该清单,试图从技术、设备等多个方面全面限制中国科技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这一举措背后所反映的不仅是美国对华政策的延续性,更深层次地体现了某些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焦虑与防范心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立完成科技创新的所有环节。而通过无端打压中国企业,不仅损害了双方的利益,也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长远来看,这种做法只会加剧国际社会对于供应链安全性和多样性的担忧,最终影响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时,我们既要坚定维护自身权益,也要倡导开放合作的理念,共同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同时,中国科技企业也需要不断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以应对各种挑战,在逆境中实现更大的突破与发展。
对于美方的行径,中国政府已经多次阐明严正立场。
今年1月16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提到,美国方面习惯于以“国家安全”为名,将经贸与科技议题政治化、工具化甚至武器化,频繁祭出制裁手段,不仅侵犯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企业合法权益,还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规则与国际经贸秩序。这种做法不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造成了冲击,更损害了包括美国自身在内的多方共同利益。 从当前局势来看,美国采取的一系列单边行动已经超出了合理范畴,其背后逻辑往往缺乏透明度,更多是为了服务于国内特定的政治议程或地缘战略目标。这种做法不仅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也削弱了国际合作的信任基础。在2025年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的是加强对话与合作,而非强化对抗与遏制。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让全球各方共享发展成果。
这种行为属于典型的经济施压和强权霸凌,中方表示对此深表不满,并予以坚决反对。
郭嘉昆着重指出,任何形式的制裁打压都无法阻碍中国发展的进程,任何霸权主义的威胁施压也难以动摇中国追求自立自强的坚定意志。中方将果断采取行动,坚决保护中国企业和个人的正当权益,全力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及发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