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团队搞定电力基建!国内首创浮空器技术引领行业革新
3月19日,齐鲁空天信息研究院研发的KX15型系留气球在山东泰安的±800千伏东平特高压换流站500千伏送出工程验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工程验收的效率,还为解决现场复杂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在我看来,这项技术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我国在空天信息技术领域的又一重要进展。系留气球作为一种高效且经济的监测工具,在电力工程中的实践证明了其巨大的潜力。它不仅能提供高精度的空中观测数据,还能有效降低传统人工巡查的风险与成本。未来,随着这类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优化,相信会在更多领域展现其独特价值,助力国家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这是国内首次将浮空器技术应用于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表明电力行业在智能化和高效化运维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800千伏东平特高压换流站500千伏送出工程堪称山东电力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线路项目。这条肩负重任的联络线路正逐步完成验收与缺陷消除工作,即将迎来关键阶段。这一工程不仅连接了特高压换流站与山东电网,更承载着区域电力传输的重要使命。在我看来,如此大规模的投资体现了山东省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上的雄心与决心。随着项目的推进,它不仅能优化全省的电力网络布局,还将在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绿色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后续工作能够精益求精,确保工程早日全面投运,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然而,该工程因作业面广阔、风险点繁多以及人员规模庞大而显得尤为复杂,传统安全监督方式如使用望远镜观测或无人机巡视,常受到距离、视角以及续航能力的限制,难以实现对塔上塔下作业动态的全面掌控。 这一现状表明,在现代大型工程建设中,单一的传统监控手段已显现出其局限性。尽管无人机和望远镜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作业效率与安全性,但面对如此复杂的施工环境,仍需更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弥补这些不足。例如,可以尝试引入具备更强续航能力和更灵活操作性能的新一代无人机,或者开发能够实时传输高清画面的远程监控系统,以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无死角。此外,加强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技术水平同样至关重要,只有人机结合、多方协作,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的施工挑战,保障工程顺利推进。
KX15型系留气球凭借其高精度、大范围和长续航的特点,成功搭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塔上塔下立体化监控系统。这一应用有效应对了电力作业现场点多面广、地形复杂以及塔上作业监管困难等问题。
据了解,KX15型号系留气球以其159立方米的大容量和75千克的最大载重能力备受关注。这款气球不仅性能出色,而且部署起来极为便捷,只需四人即可完成现场布置,展现出极高的操作效率。它的出现无疑为多个领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在我看来,这种系留气球的技术突破意义重大。它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人力成本,这对于需要频繁进行高空作业的行业来说是一大福音。此外,其便捷的部署方式意味着它可以快速响应各种紧急任务,无论是环境监测还是应急通信保障,都能发挥重要作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类设备的应用场景可能会更加广泛,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齐鲁空天信息研究院致力于系留气球的研发与应用,其产品最大载重量可达1800千克,最高升空高度为5000米,最大覆盖范围半径为252公里,能够满足低空防御、地面观测、气象水文、灾害预警等领域的监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