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宝挺身而出:打击高利贷,维护金融秩序
3月15日,2025年央视3·15晚会揭露了“借贷宝”电子签平台涉及非法高利贷的问题,这一行为助长了非法高利贷放贷者规避监管的行为,引发了广泛关注。 这一事件暴露出电子签约服务平台在合规性与风险管理上的严重漏洞。作为金融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借贷宝”本应通过技术手段为用户创造更安全、便捷的服务体验,却沦为非法高利贷滋生的温床,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从监管层面来看,必须加强对类似平台的审查力度,确保其业务操作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也需要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避免因轻信虚假宣传而陷入高利贷陷阱。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健康透明的金融环境。
对此,借贷宝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央视“3・15”晚会曝光的相关问题,公司深表重视,迅速组建整改小组,全面解决业务和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持续积极配合警方打击不法行为,全力维护用户合法权益,真诚欢迎社会各界进行监督。公司向所有受到牵连的用户及公众表达深切歉意,并将以坚定的态度推进整改工作落地见效。
在315晚会的报道中,记者调查发现,尽管用户在借贷宝等平台签署了正规的电子合同,并生成了电子签名的借条,但在实际操作中,资金交易并未在这些平台内完成。多名通过借贷宝、人人信等电子签名平台签署借条借款的用户反映,当他们遇到放款人收取高额利息或采取暴力催收手段时,由于无法获取放款人的真实身份信息,导致难以发起法律诉讼。
人人信的一位产品经理向媒体透露,当前该平台上的部分放款方采取了伪造账号的方式,试图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受害者难以确定起诉对象。
从报道获悉,近日有媒体报道,某些电子签平台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漏洞,甚至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据透露,这些平台所谓的“实名认证”形同虚设,即使有人利用他人已故的信息注册账号,也能轻松完成所谓“认证”。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技术模式,并未真正落实对用户身份的有效核实,反而成为某些人实施违法行为的工具。正如报道所言,“人脸识别是一种高科技技术,但如果没有真实的人参与验证,这种技术也可能沦为形式化的东西。” 此外,这类平台通过电子签名的方式为高利贷提供便利,不仅助长了非法借贷行为,还以收取高额手续费的形式从中获利。一旦发生纠纷或风险事件,平台往往推卸责任,声称信息来源合法且经过电子签名确认,从而置身事外。这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商业模式,既损害了借款人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 从法律角度来看,这种现象暴露了监管体系中的盲区。一方面,当前针对电子签名和网络借贷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全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部分平台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了应有的社会责任与合规要求。因此,如何完善相关立法、加强行业监管,确保技术应用符合伦理道德和社会公共利益,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而言之,技术创新应当服务于社会进步,而非成为非法活动的掩护伞。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引起重视,尽快采取措施填补漏洞,让科技真正造福于民。同时,也希望从业者能反思自身行为,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共同维护健康的市场环境。
2025 年 315 晚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