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掀起新一轮移动应用革命
不是哥们,如今的开发者真是充满创意啊?老粉丝们应该清楚,我的公众号经常会发布一些新颖有趣的小软件。我能够迅速了解到这些App,全靠关注了上百位独立开发者的微博和推特账号。
最近,我发现小红书逐渐成为我寻找新App的一个重要渠道。因为它首页推荐的那些我之前没有使用过的应用和未曾关注的开发者,总能带给我不少惊喜。
刷了几天之后,我立刻产生了一种感觉:不适合指导年轻人做开发工作,因为他们似乎有着过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比如,假如一只蟑螂突然跳到他们脸上,他们的第一反应可能不是避开,而是考虑是否要开发一个名为“模拟蟑螂”或“蟑螂大厨美食推荐”的应用程序。
近日,有一位朋友开发了一款薪资计时器,巧妙地解决了上班族的无聊等待问题。众所周知,大家都不喜欢上班,总是盼望着下班的到来。然而,长时间无所事事不仅让人感到枯燥,频繁的摸鱼行为也可能被领导发现。于是,这款薪资计时器应运而生。它能够让员工在期待下班的同时,也能看到自己应得薪酬逐渐增加的过程,从而更有动力地工作。这下子,上班时间仿佛变得有趣多了。
异地恋吵架,最近有一则特别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位开发者在与女友发生争执之后,并没有选择冷战或分手,而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他对这段关系的重视——他为女友编写了一款应用程序。这款应用让双方能够在不互相打扰的前提下,通过小组件分享彼此的最新状态、情绪甚至是位置信息。 这样的举动无疑展现了一种创新的沟通方式,它不仅体现了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无限可能,还展现了开发者的用心和创意。通过这种方式,两人可以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增进理解和亲密感。这或许能成为解决情侣间矛盾的一个新思路,同时也提醒我们,在数字时代,技术可以用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娱乐工具。
爱情太伟大了。古有为你写诗,今有为你写爱屁屁。
如果说上面的开发者都是脑洞大开,那么下面这些,就可以用抽象来形容了。就像我们每天都会吃饭睡觉,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有开发者却能将这种平凡之事,通过独特的视角和创意,转化为充满新意的作品。例如,他们可以把日常如厕这样的小事,变成一次充满艺术和技术融合的创新尝试。这样的转变不仅展示了技术的无限可能性,也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的乐趣和意义。 发表的看法观点:这种创意转化不仅展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还鼓励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不平凡的乐趣。这样的创新思维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直接在家打开电脑,编写了一个记录自己排便情况和形状的小程序,这样在七天后他就可以得到一份周报,从而调整自己的饮食和作息。
如果满分 100 分,差评君一定给他 98.4 ,因为他确实有 1.6 。。。
大概每个人都遇到过无法专注的问题吧?差评君也一样,写文章能坚持 10 分钟不分心那一定是我太奶在身后施法了。有对夫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呢,就开发了一款专注 App ,完成目标,获得奖励。
这个机制其实并不新颖,关键在于他们的玩法是孵化星球:当你达到一定专注度时,就会生成一个新的星球。而开发者们还会采用类似《动物世界》的解说风格,为用户介绍这款App的相关功能。
emm ,又野、又抽象。
的确,这些 App 脑洞大是大,也实在抽象,可真有人用吗?你别说,用的人可挺多。异地恋那款 App ,后来登上了 App Store 的十月最佳;记录粑粑的那个小程序,人家在小红书的评论都有 1 万多条。
所以差评君才会发出文章开头的感叹:现在的独立开发者太野了,跟印象中的传统开发者太不一样了。
胆大,脑洞大开,无所畏惧,说做就做。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差评君追踪到了这些开发者的主页,想要一探究竟,看看他们究竟是哪个团队的产品。然而,结果却让我更加惊讶,居然什么样的人都有?比如“胃之书”的开发者赵纯想,头衔众多,但大多数都与编程没有直接关联。
什么文科生、青年作家和编剧,同时还出版了两本小说。记录网球日记的App“Bouncie”的开发者之一其实是一位设计师;另外,创作了“小猫补光灯”的花叔原本是一位完全不懂编程的产品经理。
我知道很多读者可能对那些非程序员出身的人能否具备足够的编程能力表示怀疑。但我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编程的发展,编写代码的技术门槛正在降低。这意味着一款App的成功逻辑也在发生变化。简单来说,一款App要想脱颖而出并获得成功,关键不在于其技术实力有多强,而在于它是否能够准确地捕捉到用户的需求。 这一变化表明,在未来,理解用户需求的重要性将超过单纯的技术优势。这也意味着,即使没有深厚的编程背景,只要能够深入研究用户行为和偏好,同样有可能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这不仅为更多有创新思维的人提供了机会,也使得市场上的产品更加贴近用户的实际需要。
这些开发者由于具有不同的身份背景,因此拥有丰富多样的人生经历和独特的思考角度。相较于传统程序员转型成为开发者,他们可能更有可能挖掘出之前未被注意到的需求。除此之外,他们不仅身份各异,还更容易与用户建立深厚的联系,从而更准确地把握用户的真实需求。 这样的多样性在开发团队中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够促进创新思维,还能使产品设计更加贴近用户的实际需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这种从用户视角出发的设计理念,无疑能为产品带来更大的竞争优势。此外,这种跨领域的合作模式也为其他行业提供了借鉴,表明多元化的团队结构对于激发创造力和解决问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像这个叫织田信长的开发者,他主页最显眼的笔记,不是 App 截图,也不是什么代码,而是自己酒喝多了笨拙地爬树。点开文案一看,这家伙还在玩梗,装歪果仁。 “ 你好我来自中国,我喜欢中国文化,这是喝多了参加爬树比赛的照片 ” 。
最搞怪的是评论区,网友们都被逗乐了,他却严肃地用拼音回复“xiè xie”。
还有一个全球奔波的开发者,已经把小红书当成了自己的生活记录本。今天他去了哪里闲逛,明天又在哪个公园享受阳光,后天又计划去哪里欣赏日落美景。偶尔还会分享一些他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当前日期是2025年03月08日,以上内容保持不变。
或许你会疑惑:对于开发者而言,最重要的事情不应该是开发出优质的软件吗?用户提出的需求能够实现吗?软件中的漏洞修复了吗?
如今的情况似乎有些本末倒置了。然而,这样的转变其实也是合理的。新一代开发者的加入带来了新的观感和体验,这自然会引起一些用户的不适应,但这并不一定就是一件坏事。据我观察,许多用户提出的Bug和需求,只要不是重复性的,开发者们都会积极回应,甚至有些开发者已经变成了在线客服的角色。 这种现象反映了技术领域内不断更新迭代的趋势。一方面,它显示了新一代开发者在响应用户反馈方面的积极性和灵活性,这是推动软件和服务进步的重要动力。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用户需要更多地参与到产品的改进过程中来,通过反馈与开发者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共同促进产品的优化和发展。
差评君前两个月刚买了一款Mac软件,后来在小红书上刷到了作者,便尝试提出一个需求。没想到他很快回复说:可以调研。这不仅展现了他对用户反馈的重视,也展示了他积极回应用户需求的态度。这种开放和及时的沟通方式无疑能够增强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也值得其他开发者学习。
一个更新两年的记录软件,有用户提了一个小需求,开发者看到后也很快上线了这个功能。
不光处处有回应,有的开发者还会在更新记录里玩点花活。小猫补光灯开发者花叔就会特地鸣谢给他提反馈的各位姐妹。即便只是修复了一点 bug ,他也会说 “ 修 bug 真好玩 ” ,而不是众所周知的那一句 “ 解决了一些已知问题 ” 。
即使是国外的游戏独立开发者,以及国内资深的独立开发者(例如谜底时钟的柳毅,白描的Tolecen),现在也都转向了小红书平台,开启了与网友的“全天候互动模式”。
写到这,差评君也有一个疑问:到底是因为啥,让 App 开发者们都跑来小红书,库库运营账号?说实话,差评君不怕小红书干我。
我们以往认为它与软件、编程等科技话题相距甚远,但不知何时起,这里却成了众多开发者的聚集地。这种转变就像是林黛玉突然在你面前展现出了2077游戏中赛博朋克风格的机械义肢,让人感到既意外又震撼。 这样的变化不仅反映了技术领域的快速扩张,也体现了传统认知与新兴科技之间的界限正在逐渐模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曾经看似遥远的技术话题如今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这也提醒我们,在面对新技术时,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适应。
在尝试问了几个开发者朋友后,我似乎找出答案了。他们说,过去用户和开发者的距离很远。用户没有一套简单的 App 反馈渠道,遇到什么 bug 、想要什么功能,不知道往哪说。很多人实在受不了 bug ,最后只能跑到 App Store 评论区提,顺便打个差评。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开发者回复,他们也只能建议用户通过电子邮件详细描述遇到的问题。然而,这样的流程往往会导致反馈周期过长,使得大多数用户不愿提供反馈,从而导致产品与用户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这种现象不仅反映了当前反馈机制的不足,还揭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即在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产品的用户体验需要得到即时响应和解决。如果每次用户遇到问题都需要通过电子邮件进行反馈,这无疑会增加用户的挫败感,并可能促使他们转向其他更便捷的服务。因此,开发团队应该考虑引入更为高效的反馈渠道,例如集成实时聊天支持或在线论坛,以便能够更快地捕捉到用户的需求和问题,进而提升整体的产品体验。
另外,独立开发者还面临着一个困境:很难获得大众的关注。相较于内容平台的生态系统,应用市场的环境更为严酷,通常是优胜劣汰的局面。
毕竟想进 App Store 官方推荐很难,国内那些头部平台竞争太大,小平台你就算进热榜了也起不了什么水花。投流?独立开发者哪来那么多钱砸啊。
但来到小红书这半年,他们突然发现把产品发上去,很快就能吸引一波爱讨论的用户。比如花叔做出了解决拍照打光痛点的 “ 小猫补光灯 ” ,直接被大家一键三连伺候,光是笔记的点赞都有 8 万,据他自己说下载量快和点赞量挂钩了。
App上线一周后,花叔发布了一篇笔记,鼓励用户分享使用小猫补光灯的照片。结果这篇笔记同样引发了热烈反响:在2000多条评论中,到处都是用户的晒图反馈。
这种现象并不少见。有网友在体验了胃之书后,主动发布笔记进行推荐,称其为自律必备的App。仅在该平台上,关于胃之书邀请码的笔记数量就超过了10万篇。
StressWatch每次招募内测用户的活动都备受关注,大家都抢着参与测试。仅仅发布笔记和评论还不够,这群用户似乎都有成为产品经理的热情,希望深度参与到产品的设计过程中。之前有位朋友计划开发一款喝酒App,尽管还没有编写任何代码,就已经收到了超过400条来自网友的共创建议。
这积极性,我真以为他们是股东有分红呢。。。
我那几个开发者朋友说,现在圈内有一些人还会专门针对小红书用户去设计产品。一旦需求匹配,产品增量速度真挺猛的。像胃之书、 Standby US 等 App 在用户群走红后,登上了 App Store 榜单;后来小猫补光灯出了付费版,也很快登上了 App Store 付费榜第一。
到这,对于独立开发者来说,小红书无疑是一个充满丰富养分的土壤。他们的产品总能吸引到一批乐于提供积极反馈、展示使用效果并推荐给其他人的用户。这样的贴身互动在过去是难以实现的。正是依靠这些积极的用户生成内容(UGC),小红书成功地吸引了大量的开发者加入。 从这个角度来看,小红书不仅为独立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展示和推广产品的平台,更构建了一个活跃且互动性强的社区环境。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内容生态模式,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流通和交流,使得开发者能够更加直接地听到用户的反馈,从而更快地改进产品和服务。同时,这也表明了社交媒体在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推广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我感觉,小红书近期发起的一项独立开发者赛事也展现了其对这一生态系统的积极推动。赛事不仅提供了高达百万的奖金池,还承诺投入上亿流量资源进行扶持。
消息我都传达给你们了,你们应该清楚接下来要如何行动吧,技术团队的各位? 作为一名观察者,我认为这位发言人的要求非常明确,他希望团队能够根据现有的信息迅速做出决策。这表明在当前情况下,高效的信息传递和快速反应对于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任务时,清晰的沟通和团队协作是取得进展的关键因素。
当然,这对我们普通用户来说确实是个好消息。未来市场上的应用将会更加个性化,应用生态系统也会更加丰富多样。即便你的需求再具体、再细微,或许都能得到关注。我认为不久的将来,小红书可能会多一个“应用种草商店”的身份。 这种趋势不仅体现了技术的进步和服务的精细化,也反映了用户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小红书作为平台,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变化,并适时调整自身定位,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它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也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展示和推广的舞台,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和活跃的应用生态。
众多开发者选择在这里推介并完善他们的应用产品,同时用户们也在这里搜寻和发掘那些最符合自己需求的优质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