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巅峰,体验革新!天玑8400引领智能新风向」
智慧科技
12月23日,联发科技正式推出了新一代移动平台天玑8400,其最大的亮点在于首次在次旗舰级别的芯片上采用了与天玑9300/9400系列相同的全大核CPU架构设计。
同时,天玑8400在GPU性能、整体能效、游戏表现及AI能力等方面均实现了全面提升,能够带来超越级别的旗舰体验。
那么,天玑8400采用了全大核的设计方案,这意味着处理器在处理多任务时能够提供更强的性能支持。对于次旗舰级别的手机来说,这样的设计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提升,它不仅能够提高手机运行大型应用和游戏的能力,还能在后台处理多个任务时保持高效和流畅。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日常使用中的体验将得到显著改善。比如,在开启多个应用或进行多任务操作时,手机不会出现卡顿现象;玩游戏时,更高的帧率使得画面更加流畅,游戏体验更佳;同时,由于处理器性能的增强,手机的响应速度也会更快,用户在操作手机时会感觉更加顺滑。 这种全大核的设计不仅为次旗舰手机带来了性能上的飞跃,也使得这些设备在面对未来几年的应用需求时显得更加游刃有余。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对硬件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天玑8400的出现无疑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同时也推动了整个行业向着更高性能迈进。
【不破不立!天玑9000系列旗舰引领全大核之路】
2023年11月,联发科天玑9300震撼业界推出了“全大核”设计,坚定地放弃了沿用了多年的传统小核架构。该芯片配备了四个主频为3.25GHz的Cortex-X4超大核以提升性能,同时又有四个主频为2.0GHz的Cortex-A720大核以优化能效。
这无疑是一次极为大胆的尝试,甚至可以说是极其冒险的举措。
在历史上,无论是早期的大核还是后来出现的超大核,它们的设计目标都是追求极致的性能。然而,提高能效的任务通常交给了小核。现在,如果要让这些专注于性能的大核承担起提升能效的责任,这样的转变合适吗?
事实上证明,联发科的眼光是超前的,基于全大核架构设计和先进的制程工艺,天玑9300很好地平衡了性能与能效,高性能的大核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负载,速度更快的同时,恰恰提高了能效。
联发科在今年的新旗舰天玑9400上,延续并升级了第二代全大核,首次引入了X925超大核,主频也高达3.626GHz。
134的双核全大核架构,使得任务负载的分配更为灵活,特别是在需要超高性能的情况下,能够直接调用X925核心,快速完成任务。
全大核架构带来的性能和能效双重提升,提供了当下最佳的产品迭代思路,而随着各家最新芯片产品都不约而同地升级到全大核架构,足可见联发科大胆尝试的全大核之路,已经得到市场的验证,引领了整个移动芯片行业的潮流。
【越级挑战!天玑8400全大核彻底颠覆次旗舰】
尽管次旗舰平台在配置和性能方面通常不及旗舰平台,但如今天玑8400直接采用了全大核设计。
要知道,天玑9000系列旗舰用上全大核也才不过一年时间,可见联发科推动全大核普及的决心与力度。
更有趣的是,天玑8400再次开行业之先河,与Arm深度联手,首发搭载了升级版的A725大核,而且一口气就塞入了八个,多核性能直接飙升!
八个A725核心也并非完全一样,而是分成了三种不同频率,也可以视为1+3+4组合的全大核设计,和天玑9400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得不说,这种设计是非常巧妙的:
8个A725的全大核架构可以确保任何类型的负载都能无缝执行,而不同的频率、性能可以确保任务的灵活分配,总能以最适合的核心执行不同的负载,真可谓要性能有性能、要能效有能效。
而且,A725核心无疑是当前市场上性能与能效平衡得最好的大核心之一。尽管它并非超大核设计,但采用了最新的Armv9指令集,这使得其在性能方面有了显著提升,同时功耗却得到了有效控制。 这种核心设计不仅展示了技术的进步,也反映了芯片制造商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随着移动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对于高性能与低功耗的需求变得愈发迫切。A725核心在这两方面的出色表现,无疑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设备带来了更好的用户体验,同时也为未来的移动计算设定了新的标准。
不得不提的是,它还支持新一代可缩放矢量扩展技术SVE2,可以显著提升视频播放和拍摄功能,效率更高,耗电更少。
A725采用全大核设计的应用,无疑展示了联发科与Arm之间的深度合作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使得联发科能够迅速应用最新的架构和技术,为自己构建起坚不可摧的技术壁垒。同时,这也为各级别的终端用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全大核架构处理器的极致体验。
全大核的设计,是联发科历经多年研究之后确认的路线,一举跳出了传统思维,从天玑9300开始,就证明了降低功耗、提高能效并不一定要以牺牲性能为代价,完全可以使用更高性能的核心,用更少的时间处理更多的负载,一样可以大大提升能效,还能更好地执行并发多任务、应用多开。
若称天玑9000系列旗舰平台采用全大核架构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创新,那么天玑8000系列次旗舰平台迅速跟进全大核设计,确实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毕竟,旗舰平台的核心在于卓越性能,并力求平衡能效,而次旗舰平台在过去常常会在设计上做出妥协,以区别于旗舰产品,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和终端售价的目的。
但是,天玑8400反其道而行之,直接在次旗舰级别上采用了全大核设计。这表明联发科的全大核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能够在不同级别的平台上实现良好的性能与能效平衡,并进行精准的定制与优化。
另一方面,这充分体现了联发科致力于推动行业创新,不断提升次旗舰平台的用户体验。即便是定位在次旗舰级别的设备,用户也能享受到接近旗舰机的全方位体验,无论是性能还是能效方面都无需做出妥协。这样的举措无疑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均衡的选择,使得更多人能够以更合理的价格享受到顶级的使用体验。 这种做法不仅有助于扩大高端技术的普及度,也促使其他品牌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联发科通过这样的努力,正在逐步改变市场格局,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体验。
可以说,随着天玑9000、天玑8000两大系列组合拳全面普及全大核,可以说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来临了!
【无短板!天玑8400 GPU、AI、影像、5G全面进化】
除了全大核CPU,天玑8400在其他方面同样表现出色,实现了全面升级,进一步巩固了天玑8000系列作为“神U”的美誉。 这段修改后的文字保留了原新闻的主要内容,同时加入了个人的评价,强调了天玑8400在多个方面的提升,并且进一步强化了其作为高性能处理器的地位。这样的表述不仅突出了产品的优势,还增加了读者对产品性能的信心。
特别是GPU方面,天玑8400配备了与旗舰相同的Mali-G720,相比天玑8300有了显著提升,峰值性能提高了24%,而功耗却大幅降低了42%,这无疑展现了卓越的能效表现。
从实际测试数据可以看出,在4W功耗以下的常用区间内,天玑8400的GPU能效表现超越了业内众多旗舰8系芯片!
联发科最新推出的次旗舰芯片在低频运行时表现竟然超越了某些旗舰产品,这充分展示了其采用全大核CPU架构和与旗舰级别相仿的GPU所带来的强大能效。这一成就不仅证明了联发科在技术上的突破,也意味着消费者在未来选择手机时将有更多基于性能而非价格区隔的选项。这种进步对于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能促使其他竞争对手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
其实4W以内的功耗已经能够应对绝大部分的手游需求,这意味着天玑8400在大多数手游的性能和能效体验方面,已经足以媲美高端旗舰处理器。
联发科独家星速引擎自然不能少,可根据独特的性能算法、游戏的性能需求、设备的温度状况,实时调用CPU、GPU资源,特别是配合精心设计的全大核CPU,可以保证性能精准分配,实现高帧稳帧的同时,还可以延长续航。
同时,天玑8400还实现了5G与Wi-Fi连接之间的无缝切换,可以实时监测5G和Wi-Fi的网络质量,从而帮助智能手机迅速切换到速度更快的网络,确保玩家不会因为网络问题遭遇游戏卡顿或掉线的情况。天玑8400还在同级别芯片中率先支持5G增强网络(5G-Advanced),将高速、稳定且先进的5G增强网络体验普及到更广泛的中高端市场。
目前,《暗黑破坏神:不朽》《暗区突围》《和平精英》《王者荣耀》《永劫无间手游》《无限暖暖》《仙剑世界》《使命召唤手游》《逆水寒》等主流游戏均已加入星速引擎生态。《英雄联盟手游》也正式登陆天玑星速引擎,提供满帧体验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功耗,让玩家持久畅玩。
AI方面,新一代AI处理器NPU880在性能上有了显著提升,能够轻松应对各种前沿的生成式AI应用。无论是多语言翻译、内容改写与摘要生成,还是撰写回复、AI录制,以及多媒体内容的制作,它都能够游刃有余地完成。
影像方面,天玑8300搭载了高端的影像处理单元Imagiq 1080,首次引入了QPD变焦硬件引擎,并支持全焦段HDR技术。无论是拍照还是录像,都能提供更高质量和更高效率,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功耗。
可以说,天玑8300再次打造出一款“水桶机”,在这款手机上你几乎找不出任何明显的缺点!
【结语】
在Arm提出big.LITTLE大小核设计理念之后,这种架构已经广为人知,无论是芯片制造商、设备生产商还是普通消费者,都普遍认为这是一种理所当然的技术方案。
但是,联发科大胆突破传统限制,在天玑9300上推出了全大核设计,这无疑是移动SoC领域数十年来最具颠覆性的创新,引领了行业的新趋势,众多厂商也迅速效仿。
今年,联发科在旗舰和次旗舰平台上的表现令人瞩目,天玑9400凭借第二代全大核架构进一步提升性能,而天玑8400则迅速将这一技术普及到了次旗舰市场。这种在技术上的不断创新以及在用户体验上的大胆突破,充分展示了联发科在行业中的领导地位。 可以看出,联发科不仅在技术创新方面走在前列,而且在推动行业标准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这样的努力,联发科不仅巩固了自己的市场地位,也为整个智能手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天玑9300和天玑9400的成功案例,充分展示了全大核架构在旗舰手机中的潜力,而天玑8400则更进一步,将这一设计理念带入了次旗舰市场,这无疑为高端智能手机带来了新的活力。天玑8400的推出不仅延续了天玑8000系列一贯以来的高性能表现,还巩固了其在中高端市场的“神U”地位。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全大核的设计理念逐渐成熟,其在提升性能的同时,也对功耗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天玑8400的成功,不仅是联发科技术实力的体现,也为整个行业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未来,我们或许会看到更多采用类似设计理念的产品,这将极大地推动智能手机性能的边界,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
估计很快,全大核就会全面成为手机SoC的标配架构。
接下来,我们将静静地等待天玑8400在REDMI Turbo 4等设备上的实际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