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豪掷十亿,京东外卖要颠覆行业格局?
今天是7月24日,天气晴朗。外卖大战宣战后的第三个月,情况依旧胶着。说点心里话,哥们已经从140斤一路飙升到了170斤。 从表面上看,这可能只是一个人体重的变化,但背后反映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在“外卖大战”持续发酵的背景下,便捷的餐饮服务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足不出户就能满足饮食需求。然而,这种便利也带来了健康隐患。体重的增加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更是对生活节奏、饮食结构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一种警示。希望未来能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能找到更健康的平衡点。
每天在各种优惠券和免单活动中迷失,渐渐忘记了生活的本质。
大厂们的竞争结果我无从得知,但我的体重显然败下阵来。有点想暂时停战了,不是因为钱包紧张,而是脚下的体重秤真的再也撑不住了。
最近各地官方似乎都有点出面叫停的迹象,我原本以为这波免费奶茶是喝不到了。没想到京东突然出手,平地一声惊雷,推出了一项新举措。
在两天前,京东突然上线了一个叫七鲜小厨的东西。
第一家门店在北京悄然开业,随即迎来火爆订单,上午尚未结束,就已经累计了六七百单。等餐的外卖小哥和顾客络绎不绝,一波接一波,场面十分热闹。 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消费者对新品牌或新产品有着较强的接受度和热情,尤其是在北京这样的消费高地,能够迅速获得市场认可,说明其产品或服务具备一定的吸引力。这种爆发式的订单量也反映出当前市场对于新鲜事物的敏锐反应,以及线下门店与线上运营结合所带来的强大势能。不过,如何在持续增长中保持服务质量与用户体验,将是接下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之前东哥就提到过,自己要推出一个与美团截然不同的新策略,没想到这个新招竟然是自己下厨炒菜。
但其模式独具特色,因为它引入了各大餐饮品牌授权的招牌菜品。京东则负责食材供应、门店运营、菜品制作以及餐后服务。
说白了,他打算通过投入资金自主建立一个合作经营的体系,以此打造产品的质量口碑。
相当于商家们用自己菜品的知识产权,来入股餐厅。餐厅负责在后面开发菜品,京东在前面炒菜吆喝,往外卖。举个例子,差评君我开了一家麻瓜餐厅,招牌菜是麻辣火锅。
我在将菜谱授权给京东后,首先可以获得保底100万元的分成。
与此同时,京东每卖一道菜,还能拿到分成,上不封顶。吃了十几年外卖了,差评君还是头一回见这种玩法。
京东在自身运营上非常严格,除了菜谱之外,整条供应链上的所有费用都由自己承担,同时强调不会让商家遭受损失。
一般来说,这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路径,很多互联网公司并不愿意尝试,因为利润空间有限,而潜在风险却相对较高。但京东却一直倾向于走这条路线。
不过在看了一圈之后,差评君也觉得这事还真有点搞头。
首先问个问题,你点外卖最怕点到什么?差评君的标准答案,肯定是——幽灵外卖。
指的是那些销量非常可观,但却始终无法找到实体门店的外卖店铺。
它们如同“幽灵”般隐藏在小巷和居民楼中,有的甚至开设在垃圾站附近。
这些没有堂食、缺乏监管的商家,在狭小的店铺中自由发挥,不断挑战食客的饮食承受能力。
在外卖小哥眼里,它们甚至不如简陋的街边小摊来得干净又卫生。
哪怕你每次点饭时,都拼命避开它们了。但这些极致压缩成本的存在本身,就已经影响了正常经营的餐厅。连带着整个行业全在砍一刀,高傲如麦当劳都卷起了穷鬼套餐。
今天你还吃的好好的店,明天可能贴上了歇业转让。
最后我们会发现,点一份干净的外卖竟然变得越来越难了?每天都要对照着各种外卖攻略,仔细比对眼前的美食到底是否安全、是否值得下嘴。 如今,消费者在选择外卖时不得不更加谨慎,不仅要关注商家的评分和评论,还要留意配送时间和卫生状况。这种变化反映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也暴露出部分餐饮企业在卫生管理上的不足。在外卖平台日益普及的今天,如何保障每一单餐品的安全与卫生,已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旦发现国潮包装、黑色软塑料勺、赠送的烤肠,就立即引起警觉。
大家越是想吃口好的,京东的机会就越大。
京东一直以来所主打的,无非是口碑和品质。与其持续在价格上竞争,不如另辟蹊径,在餐饮行业打造一个类似京东口碑的体系。 我认为,当前消费市场对品质和服务的关注正在不断提升,京东凭借其在电商领域的积累,具备一定的品牌信任度和用户基础。如果能在餐饮领域引入类似的评价机制和品质保障体系,或许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可靠的选择,同时也为餐饮商家树立更高的标准。这种模式的复制,不仅是对自身优势的延伸,也是对市场趋势的一种积极回应。
七鲜小厨的负责人刘斌说,他们这次就是冲着幽灵外卖来的。想通过市场化竞争,让它们彻底出局。
选址直接对标“幽灵外卖”高发的区域,在竞争对手的薄弱环节发力。将整个后厨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监督。
厨房透明展示,现场观众能直接看到锅里在颠啥。在京东上,也能看到后厨的 24 小时直播。
先不说它好吃不好吃,但肯定能放心。
也确实是现做现炒,来一份炒一份。所以,用脚想都知道得爆单,手甩断了,都赶不上出单机的速度。
网友调侃说,这下让东哥也感受到,事情太多却不敢关闭平台的无奈与压力。 在我看来,这种状况反映出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管理挑战。当业务量激增而资源有限时,如何在保持服务稳定与避免系统崩溃之间找到平衡,成为一项艰巨任务。这种“忙不过来又不敢关平台”的状态,不仅是对运营能力的考验,也暴露出在应对突发情况时的应变机制仍需完善。
而且,凭借京东强大的供应链体系,七鲜小厨在价格谈判和食材品质上具备明显优势。目前,其合作多为大型供应商,如中粮、中盐和益海嘉里等,负责提供调味料;而肉类和净菜则由京东统一采购,并通过冷链系统直接配送至各门店,确保新鲜与高效。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供应链的稳定性,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优质的购物体验。从行业角度看,这种资源整合能力是零售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这一整套流程下来,花费不少,好在京东的供应链实力雄厚。餐品到手的价格控制在10到20元之间,刚好是差评君能够全额支付的范围。
对于店家来说,他们也乐于和京东合作。外卖大战压垮的不光是差评君的体重秤,还有一些商家们的线下生意。
多少人和差评君一样,自从战争爆发后,就很久没有出门吃饭了。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很多时候外卖只是一个补充,利润更高的线下堂食才是不少餐厅收入的大头。
外卖平台的兴起让许多商家被迫加入送餐行列,推出低价快餐以冲销量、争排名。结果却发现,每天忙于处理几块钱的订单,反而导致门店的客流量逐渐减少。
可这行里还是有很多想认真做菜,研究菜谱的从业者们。偏偏他们这些认真做菜的人,最容易被低价卷死。
最后发现,餐厅能不能经营下去,关键不完全在于厨师的手艺,更多比拼的是成本控制能力和外卖运营水平。 在当前餐饮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单纯依靠菜品质量已难以保证生存。越来越多的餐厅开始重视供应链管理、人工成本优化以及线上平台的运营策略。尤其在外卖市场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如何提升订单转化率、降低配送成本、提高用户复购率,已成为决定餐厅成败的重要因素。这种趋势也促使许多传统餐饮从业者不断调整经营模式,向精细化、数据化方向转型。
京东这次,算是给很多真有手艺和绝活的师傅们,一条新的路子。
用自己的拿手菜来赚钱,不仅能够获得销售分成,还能享受100万的保底现金。店家无需操心压价、冲榜、刷量等复杂问题,只需专注于研发菜谱,一道菜品就能借助京东的平台快速推广。 我认为,这种模式为传统餐饮从业者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尤其在当前电商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通过平台资源扶持,让有特色、有品质的菜品更容易被市场接受。同时,保底现金的设置也降低了创业风险,有助于激发更多人的参与热情。不过,如何持续保持菜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仍是商家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
负责人刘斌在采访中表示,京东在选址时会尽量避开已有商家的区域,以减少重复竞争,为老商家提供更稳定的经营环境,这也让不少商家感到安心。 从行业发展角度看,这种策略有助于维护市场生态的平衡,避免因平台扩张而挤压原有商户的生存空间。对于商家而言,这样的安排既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激励,有助于形成良性发展的商业环境。
差评君觉得还有一点很重要,商家不需要自负盈亏,合作基本 0 成本。
当前餐饮业经营压力持续加大,去年前八个月的行业增速降至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除2020年和2022年疫情特殊时期外)。在这样的背景下,京东提出“不让商家亏钱”的口号,显示出平台对商户生态的重视与支持。这一表态不仅体现了企业社会责任感,也反映出在经济下行周期中,稳定供应链、维护商户利益的重要性。对于餐饮从业者而言,这种来自平台的支持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营压力,但也需看到,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仍需政策扶持、市场创新与消费者信心的共同推动。
京东推出“菜品合伙人”招募计划后,迅速引发大量关注,短短时间内就收到超过20000份报名申请。嘉和一品、紫燕百味鸡等反应迅速的连锁品牌,早已率先完成报名,成为首批参与该计划的合作伙伴。
这些巨头的结局,应该给京东注入了不少信心,也算是对东哥所选择的发展路径的一种肯定。
毕竟,餐饮行业与标准化商品的物流体系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做菜这个事,没法跟卖一件衣服一样,做到百分之百的标准化。尤其是在京东的规划里,还要在 3 年内,开出 10000 家全国门店。
如果真的实现了,在这么庞大的门店数量情况下,怎么继续保证高度统一的出餐标准呢?
京东此次并非仅作为二房东参与,而是以重资产模式进入,自行承担全部成本。在竞争激烈的餐饮行业中,如何实现扩张并盈利,也将成为对京东自身能力的一次全新考验。
但无论如何,京东此次在供应链上的创新,如同一条鲶鱼,打破了餐饮外卖行业长期陷入的“恶性价格竞争”局面,为行业开辟出一条虽然艰难,但或许能够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能看出来,京东正在逐步深化其在餐饮领域的布局,不仅为骑手提供五险一金,还致力于打造高品质的外卖服务,努力清除行业中的“幽灵档口”,推动整个平台向更规范、更透明的方向发展。 从目前的动向来看,京东显然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物流配送,而是希望通过提升服务质量与运营标准,真正进入餐饮市场。这种转变不仅是对用户需求的回应,也是对行业乱象的积极应对。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配送体验要求的提高,唯有强化监管、优化供应链,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外卖市场中站稳脚跟。
这个长期从事品质物流和电商的东子,也打算对餐饮行业进行一番调整。依托强大的物流供应链和多年积累的良好口碑,京东完全有实力在这条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目前来看,首店的吸引力依然很强,大家的胃对它们还是很买账。只是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开到杭州,好缓解我每天中午面对选择时的纠结。
毕竟要聊幽灵外卖,我们还是有信心不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