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刘扬伟: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工人不可或缺
5月20日消息,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今日针对“AI取代人类工人”的热议话题发表见解,指出生成式AI在下一代工厂的应用中,预计能覆盖约80%的工作任务,但仍有20%的关键环节离不开熟练的人类工人的深度参与。 这一观点无疑为当下关于人工智能与劳动力关系的讨论提供了新的视角。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AI的普及确实能够显著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那些需要复杂决策、创新思维以及情感交流的工作,仍是机器难以企及的领域。尤其在制造业这种高度依赖经验积累和现场判断的行业中,人类工人的价值依然无可替代。 站在2025年的节点上,我们既要拥抱技术进步带来的机遇,也要警惕其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如何平衡人机协作的关系,如何为劳动者提供转型支持,将是未来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希望在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共享科技红利。
刘扬伟称,经过几次内部模拟测试后,公司意识到生成式AI在专业领域表现优异,可以胜任约80%的任务需求,但在此之后其进步速度逐渐放缓。因此,相关技术团队暂时总结出这样的观点:“通过生成式AI的帮助,我们能够处理80%的工作,而剩余的20%则仍需依赖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来完成。”
刘扬伟指出,未来的制造业将高度依赖数字仿真技术和智能化工厂,为机器人配备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据悉,富士康正借助英伟达的Isaac平台开发下一代机器人,通过上百万次的模拟训练来优化机器人的“大脑”。这种做法不仅提升了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适应能力,还大幅缩短了从研发到实际应用的时间周期。在我看来,这一举措体现了科技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趋势,也预示着未来工业生产将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经过严格训练的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大显身手,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