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震动!多国零售商面临对美发货困境
5月3日消息,自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运往美国的小额包裹,不再享有免税政策,改为征收120%的高税率。
当地时间5月2日,美国政府正式取消了对华小额包裹的免税待遇。
今年2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令,宣布从2月4日起取消美国对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小额包裹的“最低限度”关税豁免政策。这一决定引发了广泛讨论,尤其是在跨境电商领域,许多从业者认为此举可能增加运营成本,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在我看来,这项政策调整体现了美国政府在国际贸易规则上的新考量。一方面,它旨在减少外国商品对本土市场的冲击,保护本地企业和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可能给依赖跨境网购的消费者带来不便。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平衡国家利益与民众需求始终是一个复杂议题。未来,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通过更灵活的方式应对挑战,在维护经济安全的同时兼顾公众的实际利益。
不过,特朗普政府在几天后又撤回这一政策,宣布恢复对中国小额包裹的豁免,直到“建立足够的系统来全面、迅速地处理和收取关税收入”。
然而到了4月2日,特朗普再度发布行政命令,决定自美国东部时间5月2日起,取消对中国小包裹实施的“最低限额”关税豁免政策。
也就是说,关税最初设定为30%或每件25美元,如今已攀升至120%或每件100美元,这一变化无疑对相关行业和消费者带来了显著冲击。根据最新消息,从6月1日起,该关税将进一步提高至每件200美元。这种快速且大幅度的调整,不仅加剧了企业的运营压力,也可能会波及市场供需平衡。 在我看来,如此频繁且剧烈的关税调整可能并非最优选择。对于依赖国际贸易的企业而言,政策的不确定性无疑增加了其决策难度。同时,最终这些额外的成本很可能会转嫁给消费者,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影响民众的生活质量。因此,希望相关部门在制定此类政策时能够更加审慎,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寻找一个既能保护本国产业又能维持市场稳定的平衡点。此外,加强与贸易伙伴的沟通协调,共同应对挑战,或许能更有效地缓解当前局面。
对美国政府而言,关税只是一个数字,但关税导致的涨价风暴直接让美国民众破防了。
有美国网友调侃:“我不得不亲自去中国取我的SHEIN包裹了”;还有美国小企业主说:“美国政府的这一举措将会摧毁我们”。
根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研究发现,若取消现行的小额免税政策,美国消费者或将面临额外支出的压力,总额可能达到110亿至130亿美元,相当于每人多支出34至41美元。这一变化无疑会对普通家庭的日常开销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整体来看,这项研究揭示了税收政策调整对消费行为的具体影响。虽然表面上看,取消小额免税可能会为政府带来更多的财政收入,但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这种变化无疑增加了生活成本。尤其是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许多家庭已经面临多重压力,额外的支出负担可能会进一步压缩他们的可支配收入。 我认为,政策制定者在推动此类改革时,需要更加全面地权衡利弊,既要考虑宏观经济层面的需求,也要关注普通民众的实际感受。毕竟,良好的政策应当兼顾效率与公平,确保社会各阶层都能从中受益。希望未来能有更多针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措施出台,以缓解潜在的负面影响。
作为对比,根据相关研究显示,美国在2019年实施的对华301关税措施使国内消费者承担了高达482亿美元的额外成本,这一数字大致相当于每个美国人多支出147美元。这些关税不仅增加了家庭日常开销的压力,还对市场造成了连锁反应,影响了从商品价格到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在我看来,这种单边贸易措施表面上看似针对特定国家,但实际上却广泛波及普通民众的生活,凸显出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方都难以独善其身的事实。解决贸易争端固然重要,但更需要的是通过对话与合作寻求共赢之道,而非简单地转嫁经济压力给消费者。
目前,包括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数十位经济学家,共1700多人联名签署了“反关税宣言”。
据媒体报道,一些电商平台为应对挑战,对物流体系进行了调整,部分商品的价格涨幅接近翻倍,消费者纷纷反映发货时间延长。
有外资品牌已宣布暂停向美国供货,部分中小企业干脆选择彻底退出美国市场。
自5月2日起,美国消费者在点击“下单”按钮时,等待他们的不再是普通的快递,而是一个价格全面调整后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