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硬核反击格力!卢伟冰重磅宣布:空调技术全栈自研里程碑式突破
4月27日消息,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近日发文表示,小米空调已成功完成全产品线布局,并实现了全栈自研技术的突破,同时透露智能制造工厂将在年内正式投产。这一系列动作被外界解读为小米在家电领域向格力发起的有力挑战,似乎是在回应格力董事长董明珠此前的一些言论。 小米近年来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布局愈发深入,从手机到电视,再到如今的空调业务,逐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产品生态链。此次小米空调实现全栈自研,不仅展示了其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也表明了小米对家电市场的雄心壮志。而智能制造工厂的建设,则意味着小米正在通过智能化生产进一步提升效率与竞争力,这无疑是对传统制造模式的一次革新。 与此同时,小米此举也被视为对格力的正面回应。作为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格力一直以自主研发技术和高质量产品著称,尤其是在空调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小米此次的动作,既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展示,也是对市场格局的一次冲击。未来两家公司之间的竞争或将更加激烈,消费者有望从中受益,享受到更多创新产品和技术带来的便利。不过,如何平衡成本与品质,将是小米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卢伟冰还称:小米空调以2030年在中国市场位居前列为目标,对标全球领先企业。
而这举动也疑似又在回应董明珠。
十二年了,近日,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与小米集团之间的争论仍在持续,“隔空对垒”的戏码不断上演,引发广泛关注。
双方矛盾始于2013年的一场10亿元“赌约”。
当年,雷军曾表示,希望在未来五年内小米的营业额能够超越格力,如果真的实现这一目标,他希望能从董明珠那里得到象征性的1元钱作为奖励。对此,董明珠大方回应,如果小米真的超过了格力,她不仅不会吝啬那1元钱,反而愿意拿出10亿元来兑现这个赌约。 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两家企业的关注与讨论。小米以互联网思维迅速崛起,在智能手机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而格力则长期深耕于空调行业,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地位。这场“小”与“大”的对决看似简单,实则反映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复杂性。无论是小米的创新模式还是格力的传统优势,都值得肯定。但无论如何,“一元钱”或“十亿元”的约定更多是一种象征意义,关键在于企业能否持续提升自身实力,为消费者创造更大价值。这种良性竞争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好事,但最终比拼的还是技术和市场的硬实力。
五年后,董明珠胜出了这场备受关注的“赌约”。根据公开数据,格力电器在2018年的营业收入达到1981亿元,相比之下,小米当年的营收为1749亿元。
不过,这仅仅只是双方博弈的起点,接下来的情节更为扣人心弦。
2020年4月,雷军再次向董明珠发起挑战,询问当年的五年“赌约”是否需要延续,然而这次董明珠并未回应。这场曾经轰动一时的赌局源于双方对企业发展模式的不同见解,如今五年期限已过,胜负已分,但雷军显然仍有兴趣延续这一话题。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不仅是两位企业家之间的较量,更折射出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经济在新时代下的碰撞与融合。虽然董明珠选择沉默,但这或许表明她更愿意用实际业绩说话,而非通过舆论造势来证明自己。无论如何,这场未完待续的“赌局”背后,是中国经济活力与创新精神的最佳注脚。我个人认为,这种良性竞争不仅有助于激发企业潜能,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不过,对于公众而言,更重要的是关注这些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社会贡献,而不是仅仅聚焦于一时的胜负之争。
2024年6月,董明珠在格力电器股东大会上公开质疑称“小米说空调第一名,全靠别的厂家做产品,你的技术是什么?”“谁是第一,消费者心里有杆秤。”
同年12月,董明珠在一档访谈节目中称“小米空调因专利侵权赔偿格力50万元”,并强调格力“拥有十几万项专利。”这一言论迅速引发轩然大波。
随后,小米公共关系部总经理王化连续发布三条微博,对侵权指控予以否认,同时表示:“小米在空调产品上不存在专利侵权行为,也未曾因此进行赔偿。”
事实上,近日,因专利纠纷问题,小米旗下的米家小米电风扇代工制造商星月电器被判赔偿格力电器185万元。此次事件源于格力方面指出小米产品涉及专利侵权,而小米则试图通过强调与代工企业的独立性来淡化关联。这一事件再次凸显了两家公司之间的紧张关系。 在我看来,这场专利纠纷不仅反映了家电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也揭示了企业在技术研发与知识产权保护上的重视不足。对于小米而言,尽管其与代工企业存在合作关系,但作为品牌方,仍需对产品设计和供应链环节承担相应责任。而对于格力来说,此举无疑是在维护自身权益,但也可能进一步加剧市场上的对立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在技术创新日益成为核心竞争力的当下,企业应当更加注重自主研发和技术积累,避免陷入无休止的法律争端之中。同时,如何平衡好与合作伙伴的关系,也是摆在小米面前的一大课题。希望未来能够看到更多积极的合作模式出现,而非单纯依靠诉讼解决问题。
2025年3月,在格力集团“董明珠健康家”品牌开业的直播活动中,董明珠一如既往地金句频出。 这场直播不仅是格力新品的一次集中亮相,也是董明珠个人风格的又一次展现。她以直率敢言的态度,针对行业热点话题直言不讳,引发了广泛讨论。这种敢于发声的姿态,既体现了企业家的责任担当,也展现了其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 在我看来,“董明珠健康家”品牌的推出,不仅是格力在智能家居领域布局的重要一步,更是其品牌战略升级的一个标志性事件。通过这一平台,格力不仅向消费者传递了健康生活的理念,还进一步强化了自身作为行业领导者的品牌形象。而董明珠本人,则继续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为品牌增添了更多温度与活力。这无疑是一场双赢的战略尝试。
董明珠曾批评某企业称:“这家企业总是窃取他人的技术,挖走其他公司的优秀人才,再把自己包装得光鲜亮丽,仿佛成了科技领域的领头羊。表面上看起来多么耀眼,还试图迎合年轻人的喜好。”
而小米集团“三大将”迅速回应。
卢伟冰表示,未来五年内小米空调的目标是成为国内顶尖产品。对此,单联瑜回应称,小米中央空调自上市仅13天,就已经完成了原定一年销售目标的三分之一。而王化则直言不讳地反击道:“当时代将你抛弃的时候,它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这种快速突破既体现了小米在技术创新与市场布局上的决心,也反映了消费者对品牌的高度认可。不过,面对如此亮眼的成绩,企业更需保持清醒头脑,避免因短期成功而忽视长远规划。毕竟,家电市场竞争激烈且变化莫测,唯有持续优化用户体验、深耕核心技术,才能真正站稳脚跟。同时,对于外界质疑或挑战,企业应以开放态度正面应对,展现自身实力的同时赢得更多信任。
而在前几天董明珠全票当选格力第十三届董事长后,她又公开点名小米汽车,直言:“小米汽车烧死人你们看到吗,格力电车跑了十几年,从没有过火灾事故,这就是实力,这就是技术。”
双方互不相让将这场“口水战”推向了新的高潮。
此前,卢伟冰表示,2024年小米大家电的整体收入增长超过50%,今年还要超过50%。在空调方面,2024年小米集团在中国排名第四,2025年的目标是要排到第三名。
2024年8月,小米智能家电工厂正式宣布落户武汉。根据规划,小米智能家电工厂一期项目将专注于空调产品的生产,涵盖家用空调与中央空调的组装制造。该项目以高效著称,从签约到开工仅用3个月,开工后2个月便实现主体结构封顶,再次刷新了“光谷速度”。预计该工厂将在年内投入运营。
究其根源,正是由于小米等新兴力量的崛起,打破了国内原有的空调市场格局,导致格力的市场份额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最终的胜者尚未浮出水面,家电行业的利益博弈与竞争内卷依旧会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