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自我提升!解锁这项隐藏秘技,立即改变你的生活
近日天气转热,即将迎来充满绿色的夏天。
随着人们对自然的向往日益强烈,最近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股“抱树疗法”的热潮。这种简单而独特的放松方式迅速吸引了众多寻求心灵慰藉的人们。抱着一棵大树,感受它的纹理与温度,仿佛能让人暂时忘却生活中的烦恼与压力。 在我看来,“抱树疗法”不仅仅是一种新颖的放松方式,更反映了现代人对自然的深切渴望。在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人们常常感到焦虑和疲惫,而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无疑是一种有效的解药。树木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不仅能够净化空气,还能为人类提供一种无声的支持和安慰。 当然,除了抱树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更多的方式来亲近自然,比如徒步旅行、园艺活动或是简单的户外散步。这些活动不仅能缓解压力,还能让我们重新审视与自然的关系,培养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希望未来有更多人能够意识到自然的重要性,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去拥抱它、享受它。
有人分享称,“抱树”是一种能够舒缓焦虑、释放压力的方式,它让人重新感受到快乐与放松,甚至有一种仿佛被树拥抱的奇妙体验。
图源:某社交平台
走出家门,不妨去附近的公园走走,寻找一棵让你感到亲切的树。走到它面前,轻轻伸出双手,环抱住它的树干,静静地感受那份来自自然的温暖与宁静。这种简单的行为不仅能让人暂时远离喧嚣,还能重新建立起人与自然之间的连接。 在我看来,现代社会节奏快得让人几乎忘记了如何慢下来倾听内心的声音。拥抱一棵树,看似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心灵抚慰。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身边这些默默陪伴我们的绿色生命。这样的小举动提醒着我们,无论生活多么忙碌,都别忘了抽时间与自然重逢,哪怕只是几分钟的触碰,也能让人心生平静。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种方式有些“另类”,但其实它是一种回归本真的尝试。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更多依赖虚拟世界,而忽略了真实的触感和体验。拥抱一棵树,不仅是在与自然对话,更是在与自己对话。
那“抱树”真的有这么神奇的功效吗?
先说答案:
研究表明,每天抽出一点时间与树木亲密接触,比如轻轻拥抱一棵树,确实能够有效缓解压力,提升幸福感,并对情绪管理和免疫系统产生积极影响。这种行为甚至还能调整大脑内的化学平衡,让人感到更加愉悦和满足。 在我看来,这样的研究结果不仅有趣,也提醒我们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重新审视。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与自然的连接,而这种简单的互动方式却能带来如此显著的好处,这无疑是一种低成本且高效的自我疗愈手段。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将“拥抱树木”作为一种日常习惯,既是对自然的感恩,也是对自己身心健康的关爱。这种方式简单易行,却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值得更多人去实践和推广。
“抱树”为什么能让人心情舒畅?
不少人认为,“抱树”所带来的疗愈与快乐感很有可能是因为受到了宗教信仰与心理暗示的影响。
然而,现代心理学家通过长期探索,为其挖掘出了一些具备科学价值的强有力证据。
临床心理学家斯通克·劳沙尔(StoneKraushaar)博士在其著作《拥抱疗法》中提到,“抱树”能够促进人体内催产素水平的提升。这种激素与幸福感、愉悦感、平静感以及信任感等多种积极情绪密切相关。
促进催产素水平上升的一个有效方法是通过触碰,特别是手部的接触。
人类的每只手掌包含29块骨头,通过123条韧带、35条肌肉、48条神经以及30多条动脉和众多血管相互连接,这种精密的结构赋予了双手极为敏锐的感知能力。
同时,大脑中的运动中枢和几个与情绪感受相关的部位,都会随着手部的触摸而产生相应的反馈。
科学家推测,当我们用手掌触摸树皮表面粗糙的纹理时,这种触觉信息传递到大脑可能会促进催产素的分泌,从而帮助我们更轻松地感受到愉悦的情绪。
另外,抚触不仅能激发体内的生化反应,还能促进“人——物——环境”之间关系的融通,这也是“抱树”有益的另一个关键原因。
此外,“抱树”其实属于自然疗法中的一种技术形式。
自然疗法是一种借助树木绿植、自然声响、清新空气、潺潺溪流或璀璨星空等自然环境要素的特点,以达到增进和优化人类身心健康的多种技术的总称。
其中,还包括像森林浴、露营、接地(让皮肤直接接触地面,也称为接地疗法)以及自然冥想等体验活动。
国际自然和森林治疗联盟的研究表明,置身于足够接近自然的环境能够显著降低人体内由交感神经系统分泌的皮质醇水平,这不仅有助于舒缓焦虑与抑郁等负面情绪,还能有效调节心跳、血压以及整体压力状态。这一发现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大自然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心灵疗愈的重要源泉。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生态保护,为更多人创造接触自然的机会,让这种低成本、高效益的方式成为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同时,这也呼吁城市规划者在设计居住区时,应充分考虑绿地和公园的布局,使居民能更方便地享受自然带来的福祉。
“抱树”的注意事项
想要体会“抱树”带来的快乐?你还需要注意这些细节:
1、请各位“树友们”不要太认真
虽然当今科学界确实给出了“抱树”等自然疗法对人们身心健康有着一定正向改善作用的报告,但更多的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而已,针对这项奇特疗法的研究还在持续之中。
所以,在这里也建议广大有意愿成为“树友”群体中一员的朋友们,最好抱着一种体验新奇和玩一玩心态去尝试,请不要将其当做一种解决心身问题的唯一方式。
如果你遭遇了严重的心理或生理困扰,务必及时向专业人员求助。
2、保护环境与社区,人人有责
“抱树”,早在20世纪70年代的印度就成为一种公众对自然环境保护的象征性运动。
人们借助这种亲近自然的形式推广绿色行动,倡导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环保理念。
2021抱树世界锦标赛现场比赛。图片来源:VisitFinland
虽然,我们已经了解到“抱树”对身心健康确实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希望大家能够理性地与树木相处,成为合格的“树友”。
在与树木亲密接触时,请尽量轻柔一些,切勿损害社区内的绿色植被,以免违背环保的初衷,同时也要避免对邻里的正常生活造成干扰。
3、“抱树”安全须知
虽然大自然充满美丽,但其危险性也不容忽视。与自然界中那些体毛浓密的动物相比,人类的皮肤显得更加脆弱。
近年来,“抱树”疗法逐渐流行,许多人纷纷效仿,试图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来缓解压力。然而,这种看似简单的活动背后却隐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树干上的凸起、尖锐的树皮以及树皮上潜伏的昆虫都可能是潜在的威胁。一旦忽视这些细节,就可能导致皮肤划伤或被叮咬,甚至引发过敏反应或其他健康问题。 在我看来,“抱树”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疗愈方式,确实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亲近自然的新途径,但安全始终应当放在首位。我们应该倡导科学合理的参与方式,比如事先了解树木的特性,选择光滑无刺的树种进行体验,并做好防护措施。此外,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这一领域的科普宣传,避免因盲目跟风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总之,拥抱自然本是一件好事,但在追求身心健康的同时,更需理性对待,确保活动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在准备“抱树”之前,大家务必先检查树木的健康状况、清洁程度以及安全性。
此外,近期进入雨季,提醒各位“树友”切勿在雷雨天气尝试“抱树”这一特别的活动。
参考文献
[1]Betts, J. G., Desaix, P., Johnson, E., Johnson, J. E., Korol, O., Kruse, D., Poe, B., Wise, J., Womble, M. D., & Young, K. A. (2022). Anatomy and physiology. OpenStax , Rice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