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新闻 > IT新闻
发布日期:2025-07-08 11:54:15

身份证号前六位新规上线,9月起每人必受影响

身份证前六位大变动,9月起全民迎新规

   7月8日消息,据央视新闻今日报道,我国行政区划代码管理领域首个部门规章——《行政区划代码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将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在行政区划管理方面迈出了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一步,有助于提升行政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该办法的出台,体现了国家对基层治理和数据管理的高度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区划信息的准确性和统一性显得尤为重要。《办法》的实施,不仅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了明确的操作规范,也为相关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期待其在实际运行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推动社会治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行政区划代码这个概念听起来似乎与日常生活关系不大,但实际上,身份证号码中用来标识户籍所在地的前六位数字,正是行政区划代码。

   报道称,本次《办法》的出台实施,旨在针对此前因行政区划代码管理缺乏专门规章制度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提供更加规范和统一的管理依据。 我认为,此次《办法》的出台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提升行政区划代码管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也为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提供了制度保障。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行政区划代码作为基础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范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明确责任主体、细化操作流程,能够有效避免因管理混乱带来的信息偏差和行政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一举措体现了政府在加强社会治理、推动数据治理方面的积极作为。

   行政区划代码是行政区划建制法定主体地位的重要标志和标识,通过一串 6 位或者 9 位数字的行政区划代码,就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出这个行政区划建制的行政层级、隶属关系、建制类型等关键信息。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副司长燕翀表示,代码相当于行政区划建制的“数字身份证明”。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行政区划代码的管理缺乏专门的规章制度,导致在确定代码时责任不清晰、规则不完善、流程不健全,同时存在代码发布不及时、信息获取困难等问题,个别情况下还出现了错码、漏码、重码的现象,影响了代码的实际应用效果。《办法》的出台和实施,将为代码确定的权威性、管理的规范性、使用的一致性以及应用的有效性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办法》指出,县级及以上级别的行政区划代码由民政部统一确定,乡级代码则由省级民政部门负责制定。在设立行政区划时需编制相应代码,撤销时则废止该代码,若行政区划隶属关系发生变化,则需废止原有代码并重新编制新的代码。对于因界线调整、驻地迁移或名称变更等引起的行政区划变动,沿用原有的代码,这样既能确保代码与行政区划建制之间保持唯一对应,又能避免不必要的代码更改。同时,《办法》明确了省、地、县、乡四级行政区划代码的数字位数及其组成结构,规定了不同号码段所代表的不同建制类型,并提出了顺序编制、唯一对应、已废止代码不再使用等编码原则。

   从报道获悉,全国 34 个省级行政区划建制、333 个地级行政区划建制、2846 个县级行政区划建制和 38712 个乡级行政区划建制,都有自己特定的行政区划代码。民政部每年在国家地名信息库发布一次全国省、地、县、乡各级代码全量信息,同时规定,省级民政部门每半年发布一次本地区乡级代码全量信息。

   报道提到,在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等各类信息系统中,行政区划代码被广泛应用,许多企业的管理平台同样依赖这一编码体系。例如,在办理户籍、社保、医保、出生证明和婚姻登记等事务时,背后的信息系统均与行政区划代码紧密关联。此外,在银行办理业务、使用地图服务、网上购物以及收寄快递时,底层数据也普遍涉及行政区划代码。这些系统的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和每一位公民的日常生活。通过打破“系统壁垒”、打通“信息通道”,能够使个人在政务办理、公共服务及日常生活中享受到更加高效、精准的服务,切实增强生活的获得感与安全感。

   民政部表示,我国将持续加强代码信息数据的管理与应用研究,进一步拓展代码在各领域的应用场景,更好地发挥代码在服务群众、服务社会和提升管理效能中的应有作用。 我认为,随着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代码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价值愈发凸显。加强对代码信息数据的规范管理,不仅有助于提升数据安全和使用效率,也能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未来,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推动代码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将是相关部门需要持续关注的重点。

IT新闻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百度权重≥3友情链接交换
数界探索  |  科技快讯中文网  |  经济脉动  |  科技先锋  |  财智慧  |  慧算财经  |  财经探秘  |  财经日报  |  今日财经  |  财经风向标
Copyright © 2025 智慧科技官网 网暻网络
备案号:陇ICP备16003923号-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