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管培生怒斥:12小时拧螺丝,梦想在流水线上碎成渣
9月24日消息,近日,上汽通用五菱2025届管培生入职后所遭遇的情况引发社会关注。 从目前的信息来看,这些应届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后,可能面临与预期不符的工作环境或发展路径。作为职场新人,他们本应获得系统的培训和成长机会,但若实际体验与预期存在较大落差,不仅会影响个人职业发展,也可能对企业的用人形象造成一定影响。企业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需重视对新生代员工的引导与支持,构建更加合理、透明的职业发展通道,才能真正实现人才与企业的双向奔赴。
据《次世代车研所》栏目报道,近800名来自985、211高校的毕业生在企业校招中被承诺进入管培生项目,然而实际工作内容与预期严重不符,原本充满期待的岗位逐渐沦为“螺丝工”,每日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 这一现象反映出部分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存在夸大宣传、承诺与现实脱节的问题。高学历人才本应获得更具发展性和挑战性的工作机会,但现实中却面临高强度、低回报的劳动状态,不仅影响个人职业发展,也对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和企业社会责任提出了严峻考验。用人单位在吸引人才的同时,更应注重承诺的兑现与员工权益的保障。
对此,五菱官方表示,2025届管培生的一线锻炼时间已从原来的更长时间调整为6个月,并且该调整方案在入职前已向管培生明确告知。针对一线工作中出现的高强度劳动问题,目前执行的措施已改为双人轮岗制度,以有效降低日均工作时长,优化工作强度。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调整一线锻炼时间并引入轮岗机制,体现了企业对管培生职业发展与身心健康更加关注的态度。这种变化不仅有助于提升员工的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在人才管理上的灵活性和人性化倾向。同时,提前告知调整方案的做法,也显示出企业对透明沟通的重视,有利于增强员工的信任感和归属感。
该说法与管培生所反映的情况不一致。多位管培生表示,在校园招聘宣讲会上,上汽通用五菱明确说明管培生实行“955”工作制(早九晚五,每周五天),在一线岗位的锻炼时间通常为一个月起,最长不超过三个月。按照理论计算,如果7月中旬入职,最迟可在10月国庆节后结束一线锻炼阶段。
但实际入职后,所有管培生不分男女性别,均被派往广西柳州工厂流水线,从事拧螺丝、打磨车身等基础工作。
每天从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8点,每周工作六到七天,已经在生产线工作了一个月,仍未接到任何轮岗或调岗的通知。
有管培生反映:“最初校园招聘时宣传的工作制度是955,入职后领导最开始说要连续两周吃苦锻炼,现在已经在生产线工作一个月了,还没有听到任何轮岗或调离产线的通知,领导之前承诺六个月后会进行分岗,但现在仍未有任何具体消息。”
据了解,已有部分管培生因不堪重负离职复习考研,还有人出现受伤情况。
“感觉被欺骗了。”有人表示,“车间工作强度过高,六个月的时间,要在车间12小时两班倒流水线,管培生还不好跑,不少人已经产生了迷茫”。
还有家长表示不满:“企业想要锻炼员工固然可以,下沉一线也理所当然,但工作强度这么大,三班倒真的合适吗?这样的企业不体恤员工,缺乏人性关怀,看不到发展前景,孩子已经主动沟通并离职回家了。”
专家表示,拧螺丝、打磨车身等一线岗位通常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熟练工人来操作,这些工作直接关系到汽车产品的质量;而大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可能难以达到熟练工人的操作标准,在质量和效率上存在差距,同时长时间的高强度劳动也容易导致失误。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类基础性、技术性强的岗位对操作者的技能要求较高,不能仅凭学历或理论知识来替代实际经验。企业应更加重视技能培训和人才梯队建设,确保生产环节的稳定与产品质量的保障。同时,也应关注年轻一代在职业选择上的多元化需求,引导其在适合自身能力的岗位上发挥价值。
企业短期安排实习生到车间实践是合理的,但绝不应长期如此,否则不仅会损害学生的权益,也对企业形象和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