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快讯 > 手机快讯
发布日期:2024-12-23 10:18:04

中国移动借信用购贷款之名,老年人领取手机实为0元套路

老年人手机0元套路背后的信用借贷骗局揭秘

智慧科技

   12月23日新闻,免费领取手机的活动听起来像是福利,但消费者不知道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陷阱。

中国移动借信用购贷款之名,老年人领取手机实为0元套路

   近期,不少消费者反映称,他们遭遇了中国移动的“0元领手机”骗局。中国移动业务员以回馈老用户为由,将信用购贷款包装成免费领手机,试图诱导老年人办理贷款。更有消费者表示,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己的贷款遭遇逾期,甚至影响了个人征信记录。 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严重破坏了企业的信誉。企业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更应注重社会责任,确保消费者在知情且自愿的情况下进行消费决策。对于老年人群体,企业更应提供更加周到和透明的服务,避免利用他们的信息不对称进行不当营销。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强对此类行为的监管,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康德智库专家、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罗春雷律师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指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国移动的上述行为可能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以及自主选择权。 这一事件再次凸显了电信行业在服务透明度方面的不足。运营商应当更加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确保信息透明,避免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此外,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电信行业的监管力度,以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中国移动客服表示,具体的活动详情还需咨询当地营业厅,通常会提供优惠购买或分期购买手机的机会。例如,在分期购买的情况下,用户需承诺三年的套餐使用期限,实际上是通过每月话费分期还款,若提前中断可能会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这种促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消费者降低初期购机成本,但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此类服务前应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确保能够长期履行合约,以免因意外情况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或信用受损。同时,这也提醒运营商在推出类似活动时,要充分考虑用户的实际需求与承受能力,确保服务更加人性化和可持续。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移动面临的业绩压力可能是其采用各种策略的背后原因。作为国内最大的运营商,它正经历着“增长见顶”的困境。例如,今年第三季度,中国移动的营收为244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1%,而其他业务收入更是同比减少了7.0%。这表明,尽管中国移动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其未来的增长空间似乎正在逐渐缩小。 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中国移动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以应对当前的挑战。单纯依靠传统业务的增长模式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未来可能需要在5G、云计算等新兴领域加大投入,同时探索更多增值服务来提升整体竞争力。

   频发? 信用购贷款,伪装0元领手机

   近期,多位消费者在中国移动的“免费送手机”活动中遇到了一些不愉快的经历。他们反映说,虽然宣传中提到的手机是免费的,但实际上却需要绑定长期合约或是购买其他高价位的服务套餐。这种做法让消费者感到被误导,认为这是一种营销陷阱。这样的活动不仅没有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反而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降低了服务质量。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对此类事件进行调查,并加强对电信运营商的监管,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近日,一位来自湖南的用户反映,今年9月,他父亲多次接到中国移动业务员的电话,称可以为老客户提供免费手机。业务员明确告知,手机是完全免费的,并且无需更改现有的任何套餐。此外,他们还承诺会免费升级家庭宽带至1000兆。老人在反复确认确实是免费之后,最终同意了这一提议。 这种通过电话营销的方式吸引老年用户的行为值得我们深思。一方面,这确实为一些经济条件有限的家庭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使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先进的通信服务。但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当前电信服务提供商在推广新业务时可能存在的过度推销现象,以及对老年人群体的特别关注。尽管免费领取手机和升级宽带听起来很有吸引力,但其中可能隐藏着一些潜在的附加条款或后续费用。因此,在接受此类优惠前,消费者特别是老年用户应更加谨慎,仔细阅读相关协议,并多方核实信息,以免落入不必要的消费陷阱。同时,电信运营商也应当加强自律,确保其营销手段透明公正,避免误导消费者。

   不过老人领取之后发现了套路:原本每月139元档的套餐被更换为199元档套餐,还莫名其妙多了一个实名制贷款移动和包App信用购贷款业务。

   查阅后发现,所谓的免费赠送手机活动实际上变成了36个月的分期付款实名制贷款购买手机。业务员在这一过程中并未向消费者明确说明该套餐合约必须持续使用三年,若提前解约则需支付违约金,这种行为已经构成对消费者的欺骗。此外,业务员在未充分告知实情的情况下,诱导老年人拍摄视频并签署合约,并擅自使用老人的手机开通和包App信用购贷款服务,在第三方平台办理网络贷款,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

   一位广西用户反映,他的母亲在今年10月前往中国移动营业厅打算购买手机。营业员告诉她可以免费领取一部手机。在营业员的引导下,她在合约上录音并签字,然而回家后却发现每月需要扣除一定的费用。实际上,这部手机的价格大约为1000元,但她签署了一份为期三年的贷款协议,总计需还款1500元。

   “老人根本不懂这种套路,就被骗了。去营业厅退时营业员说签了合约还有录音,这简直是霸王条款。”

   遭遇这类信用购贷款,如果及时发现还可以止损。而如果发现不了,甚至可能会对个人征信造成负面影响。有用户就有这样的遭遇,他反馈称,自己在2020年办理了中国移动手机卡,办理时业务员告诉自己可以领免费礼品,要求手机卡使用2年就可以,自己也如约遵守,一直使用到了今年11月。

   但最近,突然有自称是网贷的公司打电话称,自己在他们公司有贷款并且逾期未还。后经了解,这是当时中国移动办卡时对方私自给自己办理了贷款。直至今日,客服也未能解决此事,只能将此事推脱给贷款公司。这件事导致其出现征信逾期等。他认为,中国移动应该偿还贷款和违约金,并解决征信问题。

   康德智库专家、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罗春雷律师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指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国移动的上述行为可能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以及自主选择权。 这一事件再次凸显了电信行业在服务透明度方面的不足。运营商应当更加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确保信息透明,避免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此外,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电信行业的监管力度,以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消费者有权知晓购买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中国移动未向消费者明确告知“免费领手机”实为贷款购机,隐瞒了交易实质,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有权享受公平交易条件,不受欺诈行为的侵害。

   通过“免费领手机”为诱饵诱导签署贷款合同,可能构成商业欺诈,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中国移动的工作人员诱导签订贷款合同,可能存在强制消费或误导消费的情况,损害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他建议,消费者可以尽快联系中国移动客服或营业厅,要求解释合同条款,申请解除贷款合约,并退还相关费用。也可以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或消费者协会投诉;如协商和投诉无法解决问题,可通过法院起诉,要求解除合同并赔偿损失。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消费者可以主张合同因重大误解或欺诈而无效。

   见顶? 三运营商营收净利增速“垫底”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这种现象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在多个地区普遍存在,这也反映出中国移动正面临着不小的业绩压力。 这种现象揭示了中国移动在当前市场环境中所面临的挑战。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运营商需要不断创新和调整策略以应对业绩下滑的压力。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还可能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新的增长点,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移动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从中国移动的财务报告可以看出,该公司确实面临增长困境。近期,三大运营商相继发布了今年前三季度的业绩报告,其中,中国移动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为7915亿元,同比增长2.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09亿元,同比增长5.1%。

   对比来看,尽管中国移动在营收和净利润上依然保持着绝对优势,但其增长速度明显落后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具体而言,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在营收方面分别实现了3.0%和2.9%的增长,而中国移动仅达到了2.0%。在净利润方面,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增长更为显著,分别达到了10.3%和8.1%,相比之下,中国移动的净利润增长仅为5.1%。 这种现象反映了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中国移动作为市场领导者,可能因为其规模较大而面临增长瓶颈,而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则通过有效的策略调整和业务优化,实现了更高的增长。这也提示我们,即便在行业巨头面前,创新和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同样重要。

   另外,从今年第三季度的单季度数据来看,移动业务也面临着一些困扰。

   第三季度,中国移动的营收为244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1%。主营业务收入方面,实现了2145亿元,同比增长1.0%,显示出其核心业务的稳定增长。然而,其他业务收入为30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7.0%,这可能反映出公司在非核心业务领域面临的挑战。此外,EBITDA(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808亿元,同比减少了5.0%。尽管整体营收略有下降,但主营业务的增长表明公司正在努力保持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其他业务收入的下滑也提醒我们,公司需要进一步优化其业务结构,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

   分析指出,中国移动近期的业绩增长有所放缓,主要归因于个人移动业务表现欠佳。根据最新的财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移动的移动业务客户数从年初的10.00亿增加到10.04亿,5G网络客户数也从5.14亿增长到了5.39亿。然而,令人关注的是,中国移动的移动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却从51.0元/月下降到了49.5元/月。 这表明尽管中国移动在用户数量和5G网络覆盖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在提升单个用户的收入贡献上似乎遇到了瓶颈。这种趋势可能反映了市场竞争加剧以及用户对数据和服务的需求变化。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移动需要进一步优化其服务产品,提高网络质量和用户体验,以增强用户粘性并提高ARPU值。同时,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和发展策略也是必要的,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另外,中国移动的平均每月每户通话时长(MOU)维持在225分钟/户/月,与今年上半年持平,未见明显变化。而平均每月每户手机上网流量(DOU)则由上半年的15.5GB/户/月微增至15.7GB/户/月,显示出用户对移动数据的需求虽有所增加,但增幅相对有限。 这种现象反映出当前用户在语音通话方面的消费习惯较为稳定,移动通信市场在这一领域已经趋于饱和。同时,虽然数据流量需求在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这可能意味着市场上的数据套餐已能满足大部分用户的日常需求,未来的增长空间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这也提醒运营商需要继续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分析人士指出,要想摆脱个人移动业务表现欠佳的局面,仍需依靠产品技术创新和优质服务。通过套路消费者的各类营销活动,将对中国移动的声誉造成更严重的负面影响。

手机快讯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百度权重≥3友情链接交换
数界探索  |  科技快讯中文网  |  经济脉动  |  科技先锋  |  财智慧  |  慧算财经  |  财经探秘  |  财经日报  |  今日财经  |  财经风向标
Copyright © 2025 智慧科技官网 网暻网络
备案号:陇ICP备16003923号-4 版权所有